事实上,很多新能源车主都认为天气、空调、载重、胎压以及个人驾驶习惯方面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造成一定影响。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继续往下看。 你的空调开对了吗? 毋庸置疑,空调对传统动力或是新能源汽车都存在一定影响。与“烧油”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无法实现实时“补给”。正因如此,空调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讲,既奢侈又鸡肋。那么,空调难道只是摆设?非也非也。开可以,但要开得恰当。 首先,我们要知道空调在工作时用电功率为2kw,那么,车速10km/h~170km/h匀速行驶的续驶里程将会缩短至如下图所示的百分比。 如果上图比较抽象,举个直观的例子:在一次全程为100km的车友自驾活动中,A车主的车速为50km/h,则耗时2h,空调耗电2kw×2h = 4kwh。而B车主的车速为100km/h,则耗时1h,空调耗电2kw×1h = 2kwh。那么问题来了,两者谁剩下的电量多? 从以上例子可得出结论:车速越高,则使用空调的时间越短,所以空调耗电量越低。有了这样的结论,是不是意味着车速越高,空调就省电?并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往下看。 ▲蓝色曲线代表空调开启,红色曲线代表关闭▲ 由图可知,40km/h之上,车速越高续驶里程越短。原因是高车速风阻、滚阻更大,整车在克服风阻滚阻做功方面损耗了更多的能量。 所以,虽然空调ON车速越高空调耗电量越低,但由于风阻耗散也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变得更大,因此空调ON时有利于续驶里程的车速是在60km/h左右,而非越高越好。 胎压定时检测了吗? 胎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就拿最常见的两轮代步工具自行车来说,自行车轮胎亏气的时候,前进一步都倍显艰难。这个道理很简单:胎压过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也会增大,继续前行就要花费更多外力。 新能源汽车也是个道理,胎压不足时,电机就要花费更多电量来克服更大的阻力,所以耗电量会增大。 理论有些空洞,举个例子。为进一步验证胎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E电园选取了一台电动汽车,在两天内进行实时监测。情况如下: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空调全程开放,胎压较高的状态下仍可剩余较多电量。相同的路线和里程下,测试结果相差34km之多,由此可见胎压对电动汽车的重要意义。 那么,一味提升胎压而获取续航里程真的可行吗?并非如此。对于车主来说,只要经常关注胎压,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即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高胎压会有爆胎的风险,过低胎压会增加轮胎磨损。 这些驾驶习惯你有吗? 前文提到空调和胎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其实除了这些因素,汽车自身的转向、照明、音响、通风、取暖等系统都需要消耗电能,约占电动汽车总能耗的6%~12%。那么,除了这些不可控的内因之外,人为的驾驶习惯是否对续航里程造成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一环节,不良的驾驶习惯会带来诸多影响,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类似于传统动力车型,只不过损耗的是电能,同时削减了续航里程。 习惯1:不热车,启动就猛加速。热车?电动汽车怎么热?看到这个词肯定有不少车主与我一样有着疑问。电动汽车的“热车”指的是电动汽车起步的几分钟内,一定要缓慢匀速行驶。原因在于,为了确保电池可以正常运转,冷却液需要一个逐渐加温的过程。加热后的电池会比“冷”电池跑得更快。相反,如若不“热车”,冰冷的电池在猛烈驾驶后,耗电极大,续航也会减少10%-15%左右。 习惯2:频繁刹车启动。道理很简单,与传统汽车车型类似。在拥堵的路况,汽油车频繁刹车启动,油耗也是非常大的。电动汽车也是一样,重复这一动作会使电机电流频繁上升,是正常运转时的数倍,所以会耗费相当多的电量。 习惯3:飞车党,急加速急刹车。要知道大多数电动汽车都是用来代步的,并非跑车。有“飞车”习惯的车主一定要注意,急加速急刹车的时候,电动机始终以最大功率输出,发热比较大,除了消耗更多电能,也会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狠踩“电”门加速、急踩刹车都是会使得瞬间电流过大,也就是耗电大。 习惯4:载重过多。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仍旧与传统汽车一样,电动车自身重量的大小及载重强度也会影响电动车的续行里程,运动阻力就越大,耗电快。 习惯5:以开窗代替空调。为了节省续航里程,不少新能源车主都试过此种办法。在日常驾驶中此种做法并不会带来太多的损耗,但高速行驶如若开着车窗就会扰乱空气流动,形成更大的风阻,会直接导致车辆行驶阻力增大,影响安全,也会使电动汽车更耗电。 结语:虽然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作为准车主的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自我可控制的范围严格要求自己,便可获得最大的续航里程。(转自运翰股份) 本文来源【吉利帝豪客户关爱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在新能源领域这条赛道上,造车新势力们凭借着入局时间抢占到先机,逐渐形成了如今以“蔚小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们,但如果说他们已经赢得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这场比赛那也似乎言之尚早。虽然自主新势力们在新能源赛道 ...
此前,业界盛传新建纯电动车企准入资质的发放将不超过十家。而当第十家牌照尘埃落定之后,业内人士纷纷质疑,是否其他厂家再无机会。截止到目前,十二家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已经确定,成功打破了此前仅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