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新能源电动车主来说,今年国庆假期的噩梦可能是在高速公路上吧! 确实,今年国庆,很多新能源电动车上高速了,但是充电难的问题确实非常尴尬,遇到堵车、害怕没电、连空调都不敢开,毕竟充电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想必,“新能源电动车充电难,到底能不能长途出行”这肯定是今年国庆最火热的一个话题了!而小编作为一名纯电动车主,最近也收到不少同事和亲友的问候:是不是堵在高速公路上了?自然也是哭笑不得。 新能源电动车车主: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 比如,最近就在媒体端炸开了锅,连新华网和央视网也跟进“电动车假期出行烦恼”的热搜话题。 10月1日,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八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 对此,该新能源车车主表示:“当时查了导航,不塞车了,我才临时决定回家的,一路上也走得比较通畅,到了耒阳服务区的时候,必须得充点电了,结果到了充电站,特别多的车在那里排队”。 并且,新能源车车主还表示:“排队四个小时,充电一个小时,前后花了十六个小时才到家”。这当中,由于充电的人太多,她还劝退了好几辆车。并表示:“这四个小时里,我连洗手间都不敢上,因为怕被插队。当时在排队的车有二十几辆,我算了,至少要排队三个小时以上,把我后面好多车都劝退了”。 对此,有网友还吐槽道:“他跟朋友一起回家,他都到家了,朋友还在高速上面排队充电”。甚至还有网友表示:“能不能发明一种液体,加上去就可以跑几百公里的那种”(这不是汽油吗?)可见,面对如此充电难的窘境,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国家电网:高速公路日充电量达平时近4倍创历史新高。 其实,归根结底,问题就在于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能不能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显然,由于国庆假期新能源车出行量大增,自然而然地会导致高速公路充电桩的紧缺,这才导致车主“充电焦虑”的产生。 对此,根据国家电网的统计,从10月1日到10月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了59%,其中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了56.52%,城镇充电设施日充电量同比增长75.23%。从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单日充电量来看,10月1日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达到142.92万千瓦时,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 但是呢,这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光今年前三季度注册的新能源车,就有187万辆,已经是2020年全年的近1.7倍,从全年来看,已经是奔着“增长翻倍”去了。 而且,根据最新数据,全国高速公路充电桩的保有量是10836个,对比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是678万辆了,这个数量比是1:625。显然,节假日高峰出行期间,充电桩更是供不应求。 对此,国家电网还表示,充电量创新高的原因主要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可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不断上涨,在未来,长途“充电难”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所以,在日后如何解决“充电难”,已然变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问题了。 新能源电动车到底能不能长途出行? 作为一名汽车编辑,同样也作为一名“老司机”,小编我已经体验过纯电动、增程式电动、插电式混动等各式新能源车型,更何况自己本身还是新能源纯电动车车主。所以,对于以上疑问,还是持有不同看法的,在小编我看来,有关电动车的热搜话题,大多数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首先,纯电动汽车出行在日常的城区通勤需求上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而长途出行无疑又将之前探讨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拿出来对比。当然,这也是纯电动汽车的最大软肋,很明显,这是将一辆电动车的缺点无限放大,更何况在这种节假日长途出行的情况,本来就不是特别完善的充电设施,肯定会促襟见肘,让新能源纯电车的缺点暴露无遗。 很明显,“充电难”的现状,只存在于新能源纯电动车当中,像新能源领域的混合动力车型,因为可加油可充电,亦或是直接以烧汽油来发电驱动(增程式),基本上是不存在“充电焦虑”的,所以,说“新能源”存在长途“充电焦虑”,未免以偏概全了些。 续航、补能、保障是长途出行的关键 那么,纯电动汽车就不能长途出行了吗?其实,这也不一定,要想满足电动车长途出行的要求,首先就需要满足续航和补能这两大基础要求。 第一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理想状态下,NEDC续航里程普遍分布在500-600km。为什么是理想状态下呢?因为在综合工况下,NEDC续航里程只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体现实际的真实续航,简单来说,目前主流的纯电动新能源电动车的真实续航都要打个6-8折。 以605km的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为例,在城区+高速+部分堵车路况下,在非北方冬季条件下、满电状态下的实际续航里程一般为360-450km之间。在去除预留10-20%的安全行驶电量前提下,一次单程续航大概在300-400km之间。 所以,如果我们的新能源续航够长,可以满足一次性到达目的地需求,那也是可以长途出行的(续航偏差可能会受到个人驾驶习惯、电池状态、气候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第二点:就是合理规划和补能。在当下的节点,在已经满足单次长途出行或者无法满足一次抵达目的地时,合理地规划和补能则成为关键。在普遍认知里,补能条件由充电站布局、充电桩数量、充电速度三部分组成。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导航APP,合理规划行程。目前主流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已经支持电动车的行程规划,像特斯拉、小鹏、蔚来等APP里也有类似的功能,系统可以自动规划路程,并推荐充电规划。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设置好出发电量、保险电量、计划加电目标等条件,查看途经服务区的充电桩条件,来进行自主的行程计划。 例如小编我从广东广州出发到广西贵港有380km,此前我一般选择在跑了200公里左右时,进服务区补能到90%,随后可一口气抵达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单次驾驶超2小时,已经是接近疲劳驾驶的极限了。而且途经的服务区、休息区,基本都有充电站,所以没必要等续航里程见底了再去服务区充电。 再就是通过充电APP了解充电站布局、数量、速率。通过最近的新闻热点,再结合小编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们也发现目前“充电难”的事实确实存在。就比如当下,电动车充电速度并不够快,坏桩情况偶有发生,充电功率并不稳定,而且假期高速充电桩排队情况确实存在,更要命的是现场一般无人员管理。(视频里出现的某车主抱充电桩不让、甚至发生打架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唏嘘)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我们还需要预留安全电量,做好备用方案。例如堵车,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位。就像小编计划从广州番禺开电动车去广西贵港看望父母,但是在路径规划的时候,原本4个半小时380km的车程,在国庆节期间,却足足需要8个多小时。显然,纵使我的电动车可以一次性满足长途出行的需求,但已不是最合适的出行工具了。 所以,为了规避这些计划外事件,我们才要预留“安全电量”,做好行车冗余。在无法按计划抵达充电站点的情况,我们要做好预估剩余电量、寻找替补充电站点的方案。提前充电、延后充电、下高速路寻找市区充电桩都是其中的办法。当然,在极端情况下,降低车速、关闭空调来降低能耗,则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保险。(不推荐,空调能耗占比一般为车辆综合能耗的10%左右,而目前主流车型的拥有电量保底措施,会在一定时候自行断电、限制功率输出,没必要刻意存电)。 总之,实践出真知,对于当下的电动车出行,合理规划行程,合理补能,了解并落实补能条件才是关键。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下,综合各种利弊来判断,切勿人云亦云。 汽车网评:电动出行是大势所趋,切勿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显然,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在当下条件下,电动车不适合作为主流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长途用车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也不要单纯因为长途出行的“麻烦”而被劝退,而当我们解决充电设施的诸多困境之后,恐怕这个麻烦可能是观念上的问题。 当然,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不认可新能源电动车的人没有必要为黑而黑,认可新能源电动车的人也不必一味地“饭圈”护短。所以在这种时代趋势下,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不盲目护短、不妄自菲薄,也不自轻自贱,积极向上拓展产业链,这才是中国电动车发展该有的样子。 本文来源【汽车网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