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会经常性的陷入思维漩涡,解决续航崩坏的问题,装备更大容量的电池包可能会更有效一些。 没错,更大的电池包一定会带来更好的续航,但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提升,落脚在消费层面,要不配置降低,要不价格提升。 而且,续航长了之后焦虑症问题不会得到缓解。 这个问题不难分析,换个角度放在燃油车层面,大量的燃油车其实一箱油只能跑400km,比如说我的小飞度油箱容积小,400多km就得去加油,但我丝毫没有焦虑症。 因为我能很快的找到方圆5公里的加油站,然后用5分钟时间加满油撤退。 再比如说目前的手机,就算是苹果11出门也可以不用担心没电的问题,因为你随处都能找到共享充电宝。 这些东西都有焦虑症,之所以我们感知不到焦虑症是因为补能太方便,大量的充电宝布局、大量的加油站,解决焦虑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但电动车还没做的太好。 目前厂家已经从单边思维很好的进行转化,未来的电动车发展一定不是单边发展长续航,充电速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而且一部分厂家也开始布局充电网络。 比如说某国产电动企业将800V推出来,而且建立对应的充电桩,号称20分钟充满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说明未来的方向就是对应的快充、快充站,通过大电池包来发力解决焦虑症问题。 以600km续航电动车为例,真正能给我们使用的续航约在400km左右,其实400km实际续航不算短,让人头疼的是没电之后的充电问题。 是否附近有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是否会被占用,是否损坏都是未知的恐惧,因为电动车一旦没电,解决的办法就是拖车,成本必然奇高无比,而且诸多不便一定会降低出行质量。 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充电设备上解决核心问题。 一方面建设大量的充电设备,同时在任何一个充电设备上都能拥有出色的充电效率,比如说用10分钟补电100km,充电速度以及恐惧感克服了,电动车焦虑症的问题就不再有了。 事实上,目前国内新能源企业大多数依赖电网充电桩,这意味着有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说充电桩被燃油车抢占的问题,电网电压稍低带来的充电速度慢问题。 毕竟电网充电桩是公用的,缺乏管理。 目前最好的是特斯拉,国内大约有1万个以上的充电设施,覆盖360多个城市,大多数二线城市都能很轻松的找到充电桩,而且充电桩不用担心被占用、损坏等问题。 这里不是吹特斯拉多好,而是舍得在充电设施上投入精力运营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地方。 毕竟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电网充电系统有技术制约,发展速度上一定跟不上主机厂,同时主机厂想要打出高价值差异化,充电就不能只是依靠电网网络,还需要自身建设更好的网络。 但核心问题是,建设自由充电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目前国内这些资金力量很难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充电网络。 所以说,这条路走起来还是非常漫长而且艰辛的。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自2021年起,智能底盘概念快速走红,并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相关产业链企业如悠跑科技、同驭汽车、英创汇智、格陆博、拿森科技、南京经纬达、海之博等频频曝出融资信息。除此之外,长城、集度等车企也陆续启动此领域技 ...
刚刚过去的4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3月的157.9万辆下降34.0%。其中,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达28.2万辆,同比增长78.5%,环比3月的44.5万辆下降36.5%。和新能源SUV市场一样,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