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90%新能源车企将倒下,最大的输家是谁?

新能源热点(稿源) 2022-5-21 21:46 No.1694

现存的200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包括前仆后继的继任者,90%将会被淘汰。



200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疯狂


到2020年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超过250万辆。为此,官方不惜拿出数以百亿计的财政预算,补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共同培育和扶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2016年7月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录得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超过200家。


  中国90%的电动车制造企业将会被淘汰,为什么?


市场容量有限


截止2016年底,已有14家新兴车企的投资规划和产能规划,截止到2020年,将会有增加229万辆的新能源车辆的产能,总投资金额为1060亿元。



传统车企也没闲着,将投入1300亿元,2020年的规划的总产能为38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能为253万辆。



而这远远不是全部,目前全国新注册的新能源车企已超过200家,仅上海一地就有几十家。如果这200家产能规划都与上面的14家新兴新能源公司类似,未来产能的规模简直是不敢设想。1000万辆?


这么庞大的规划新增产能,市场消化得了吗?



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2.88万辆,相较于2400万辆的乘用车总销量,比例只有1.37%!


2016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比上年同比增长85.99%, 2015年为200.72%,2014年为289.82%。按照如今的86%增速发展趋势(可能性极小),截止到2020年补贴取消为止,新能源市场规模预计有400万辆左右。官方的期待是250-300万辆。



图: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其中黄色项为预测值


这个市场,将遭到中国本土汽车自主品牌、跨国合资汽车品牌以及新进入者的三方拼抢大战。


据观致董事长陈安宁预测,5万辆车就可以盈亏平衡,威马汽车的盈亏平衡点位10万辆,蔚来汽车的盈亏平衡点也是10万辆。


以最乐观的方式投入预测,假如在2020年新兴汽车制造商能够获得能源汽车25%的市场份额,估计会录得75万辆的销量。以年销售5万辆可存活,则只能让15家车企生存下来。当然,现实一定会更残酷,头部车企的销量会大于平均数,尾部的将会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价格绞杀战已经开始


当市场不够大,市场参与者太多时,价格战必然爆发。


2017年的


Q2(参数|图片),传统EV发动了规模宏大的价格战。续航里程在200km以内的微信电动车的价格,从原来的12万元左右,直接拉到6万元区间。这还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发生的。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不得不全部跟进。价格战由北汽新能源率先发起,随后江淮,奇瑞,江铃,知豆,众泰等小型电动车制造商全部宣布推出新款和降价。


这样的价格战结果只有一个,量不够大的,逐步被赶出市场。资金实力不足的,被价格战拖死。


更大的巨头正在准备入场。2020年之后,随着中国开始推进和主导全球化浪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向全球汽车制造巨头大门洞开,中国的经营者将暴露在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猛烈


炮(参数|图片)火下。既包括像通用、福特、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奥迪这样的传统豪强,也包括
特斯拉这样的科技新贵,还包括像苹果、华为这样的跨界豪客。


他们不仅仅会带来价格战,还会带来新的科技,新的汽车物种。


无论是从市场容量看,还是从市场竞争或是历史经验来看,200多家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90%以上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


谁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这个演进的过程一定会很惨烈,银行和VC恐怕会成为大输家,很多投资将会变成不良负债。参与这场“惨烈竞赛”的决策者,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资料来源:建约车评,标题为中能智库编者所加,原标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超过200家 90%将被淘汰)


  相关阅读:谁将笑傲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日,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奇瑞汽车的石家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签约,隔天,小鹏汽车宣布智能新能源汽车工厂落户肇庆。随后,奔驰在华一口气注册8个新能源汽车商标的消息传来。


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晋互联网造车公司,无一不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能源市场。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下200家,包括近期确定在建的产能已达到了近6358万辆,其中仅2016年至今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增项目超过120个,总规划产能超过1300万辆/年。不得不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规模正以吹气球般的速度急速增长。


国内建厂你追我赶


5月3日,奇瑞汽车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石家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而就在一个月前,奇瑞汽车刚刚与宜宾市政府、以色列量子公司、观致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投资协议,将在宜宾市建立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协议约定在宜宾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万辆汽车项目,其中包括2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850亿元。此外,奇瑞汽车早在去年还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山东建设了一个年产能5万至10万辆的高速新能源汽车基地,预计今年5月可以投产。相比奇瑞,广汽的布局则更快。4月27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整车规划产能为每年40万辆,总投资额预计超450亿元。加上去年广汽集团在新疆建设的年产5万辆工厂,这已经是广汽布局的第二个新能源基地。


广汽和奇瑞的“军备扩张”在传统车企中并不是个例,仅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就已接近400万辆,投资总额高达800亿元左右。同样在客车领域,仅宇通、中通、金龙3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总额就超过100亿元。


同样,之前一直停留在PPT造车阶段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已经逐渐迈入产能布局阶段。董明珠的珠海银隆宣布三期共4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新区开工后不久,“南派造车”代表小鹏汽车便高调宣布百亿汽车工厂落户肇庆,成为以车企大省著称的广东首个互联网汽车投产项目。虽然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工厂的珠海银隆和小鹏汽车都还没有“准生证”,但二者显然已将造车进度提到了日程。小鹏汽车官方就透露,旗下首批量产车将在2017年年内上市,可见其急迫心情。在新造车势力中,目前已涌现出蔚来汽车、车和家、博郡汽车、凯龙东方、智车优行、乐视汽车、游侠汽车、零跑汽车等近30家新造车企业,但目前拿到“准生证”的不过13家,先造车后“买票”似乎已经成为多数车企的共识。“之所以还未有‘准生证’就开始建厂造车,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支持让这些互联网造车公司有了底气。地方政府支持的态度和较快的办事效率让相关申请很快就能得到批复,这是造车企业考虑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从部分新兴造车企业的资金来源看,其中有超过10家企业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最高的政府投资占到总投资额的近40%。可以说,与地方经济的捆绑让互联网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


巨头抢占战略高地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比亚迪、众泰、北汽新能源等中低端车型上,中高端领域本土企业并未有实质进展,反而被来自国外的特斯拉和中外合资品牌如腾势等所占领,这也让国外汽车巨头看到了后来居上的机会。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日前表示,未来特斯拉将在全球新建四处超级电池工厂,四家新工厂的具体选址将在今年某个时候对外公布,外界普遍预测将有一处工厂落户中国。“如果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并制造的话,至少能为其免去25%的进口关税和17%的增值税,最终将会让其价格在现在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这将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赢得极大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分析。


如果说特斯拉进中国还像一个“狼来了”的故事,那么奔驰、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已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动真格的了。


奔驰近日在华一口气注册了EQ、


EQA(参数|图片)、


EQB(参数|图片)、


EQC(参数|图片)、EQE、EQS、EQG、EQX等8个新商标。据悉,这些商标将用于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电动车家族,新车预计将涵盖紧凑型、中型、大型、SUV及皮卡等多种级别的产品。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倪恺此前就表示,奔驰将会发展一系列电动车和新能源车,到2020年奔驰将有10款相关电动产品推出,并会陆续引入中国市场。


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车展,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均表达了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强烈野心。大众汽车展出了三款全球首发车型,其中包括大众品牌I.D.CROZZ和斯柯达VISIONE电动概念车,而量产化的斯柯达电动化车型系列将从2019年开始付诸实施。按照大众汽车公布的2025战略,未来将着力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布局,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将成为重点规划的对象,电动车销量区间将在200万至300万辆之间,占比总体的20%至25%。作为别克首款增程型混合动力车,别克Velite5于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并上市。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钱惠康表示,两年内通用将在华生产一款纯电动车。早在今年3月,通用汽车公布了在华的新能源战略,其中明确表示到2020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十余款新能源车,将涵盖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以及宝骏这四大品牌,且每年推出至少1款国产混合动力车,覆盖从弱混到强混,非插电到插电式的全类型新能源产品。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预见,未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又将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激烈场景。


与几年前传统汽车领域的扩张相比,这一次似乎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谁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中流砥柱,传统车企还是新兴力量?中国车企还是跨国巨头?


由中能智库组织编写的《2017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已发布,如需获取报告全文,或了解更多智库产品和服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本文来源【中能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