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683亿美元,降幅为2.14%。 “2022年4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总体延续净流入态势,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在国际金融市场,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王春英表示,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9%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6.97万亿元,增长10.3%;进口5.61万亿元,增长5%;贸易顺差1.36万亿元,增加39.2%。按美元计价,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8万亿美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09万亿美元,增长12.5%;进口8814.2亿美元,增长7.1%;贸易顺差2129.3亿美元,增加42.3%。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01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63.6%,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1万亿元,增长15%;进口3.6万亿元,增长6.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64万亿元,增长2.5%,占21%,下滑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2%;进口9918.1亿元,增长3.4%。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51万亿元,增长7.6%。其中,出口5589亿元,增长13.5%;进口9528.3亿元,增长4.3%。 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前4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增长7.2%,占我外贸总值的14.6%。其中,对东盟出口1.03万亿元,增长8.7%;自东盟进口8089.9亿元,增长5.3%;对东盟贸易顺差2234.2亿元,增加2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3万亿元,增长6.8%,占13.8%。其中,对欧盟出口1.14万亿元,增长17%;自欧盟进口5960.4亿元,下降8.3%;对欧盟贸易顺差5428亿元,增加67.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7%,占12.4%。其中,对美国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2.6%;自美国进口3871.9亿元,下降1.7%;对美贸易顺差7900.5亿元,增加21.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7649.2亿元,增长8.4%,占6.1%。其中,对韩国出口3206.8亿元,增长12.4%;自韩国进口4442.4亿元,增长5.7%;对韩贸易逆差1235.6亿元,减少8.4%。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5.4%。其中,出口2.2万亿元,增长12.9%;进口1.77万亿元,增长18.6%。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我外贸总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7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值的58.4%;进口2.03万亿元,增长3.2%,占进口总值的36.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42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35.1%。其中,出口2.36万亿元,增长4.6%;进口2.06万亿元,下降0.5%。国有企业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14.1%,占我外贸总值的16.3%。其中,出口5321.3亿元,增长3.5%;进口1.51万亿元,增长18.4%。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04万亿元,增长6.7%,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88.8亿元,增长3.9%;手机2924.8亿元,增长0.1%。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21万亿元,增长9.2%,占17.3%。其中,纺织品3108.8亿元,增长8.9%;服装及衣着附件2993.9亿元,增长4%;塑料制品2101.9亿元,增长12.6%。出口农产品1907.4亿元,增长18.7%。 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54亿吨,减少7.1%,进口均价每吨752元,下跌29.5%。同期,进口原油1.71亿吨,减少4.8%,进口均价每吨4323.6元,上涨54.3%;煤7540.6万吨,减少16.2%,进口均价每吨1004.6元,上涨109.1%;天然气3586.6万吨,减少8.9%,进口均价每吨3842元,上涨72.1%;大豆2836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3979.7元,上涨22.7%;初级形状的塑料1029.5万吨,减少15.1%,进口均价每吨1.21万元,上涨13.3%;成品油797.5万吨,减少0.8%,进口均价每吨5001.9元,上涨36.2%;钢材417.4万吨,减少14.7%,进口均价每吨9598.9元,上涨26.1%。此外,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193.9万吨,增加0.9%,进口均价每吨6.48万元,上涨15.1%。 (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 2022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环比上涨0.4% 202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3.0%,服务价格上涨0.8%。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4%。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4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9%,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5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24.0%,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4.1%,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2.1%,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9.6%,影响CPI下降约0.7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3.3%,影响CPI下降约0.59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上涨。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6.5%、2.0%和1.7%,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上涨1.2%,医疗保健、衣着价格分别上涨0.7%和0.5%。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4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上涨6.3%,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5.2%,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5%,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3.5%,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其中,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1%和0.6%,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下降0.2%和0.1%。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2年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 环比上涨0.6% 2022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环比上涨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环比上涨1.3%。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2%。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7.78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8.3%,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7.4%,加工工业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衣着价格上涨0.7%,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8%,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34.8%,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4.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1.7%,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4.5%。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9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0%,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4%,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衣着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持平,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3.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和化工原料类价格均上涨1.2%。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汽车流通业于变局中开新局 专访沈进军:汽车销售模式的“变”与“不变” 行业年会 | 流通行业千人预判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趋势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