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19-2-8周五 新能源汽车资讯

新能源家族(稿源) 2022-5-19 15:02 No.1558

1、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环境及企业布局分析


2018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也带动配套充电行业快速发展。从*到地方政策,从充电行业到整车企业,国内充电桩的总体布局稳步迈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本文将对国内充电设施建设做全方位解析。


一、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的基本建设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基本保证。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在低迷的车市竞争中稳步攀升,离不开*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行和根本保障,同时,也推动了充电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11月,*发改委联合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硬性要求,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结合相关政策,本文将做出如下梳理:


国家政策发布情况


国家层面关于充电设施建设政策汇总一览


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8年11月


发改委


能源局


工信部


财政部


《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


力争用3年时间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居民区千方百计满足“一车一桩”接电需求。


2018年7月


国务院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


2017年1月


能源局


国资委


国管局


《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做好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创新单位充电设施投资运营模式、加大对单位内部充电设施的政策支持力度。


2016年12月


发改委


住建部


能源局


交通运输部


《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


到2020年,居住区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交及出租车场站、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纳入*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配建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明显提升,有效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基本需求。


2016年7月


发改委


能源局


工信部


住建部


《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


按“一表一车位”模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每个停车位配置适当容量电能表。对公共停车位,应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


2016年1月


财政部


发改委


工信部


能源局


《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提出详细的建立充电桩的政策奖补条件,要求各部门建立信息上报和公示制度。各省(市、区)按照要求按月上报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


发改委


工信部


能源局


住建部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 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 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2015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或预留建设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分别为100%、10%、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建一座公共充电站。


重点省市政策推行及实施情况


从地方层面上看,国内重点省市同样重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湖南、河北等重点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其中,2018年12月,山东省提出,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充电站920座、充电桩35万个;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方案提到, 2018~2020三年间,全市新增公共充电桩12,000个,总数达到20,000个;2018年10月底,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统计,已接入平台运营商50余家,上线社会公用充电场站1,500余个,接入单位内部公用充电场站2,000余个,接入公共专用充电场站500余个,共计充电场站4,000余个,充电设施约3.5万余根。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分省市来看,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天津、安徽、湖北。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加速发展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7%;示范推广地区和积极促进地区共占23%。


二、整车企业在充电领域的布局现状


2018年,各大车企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布局,电动汽车的配套充电设备也纳入车企生产的考虑范围之中,充电设备的研发不仅能够为自家汽车保驾护航,还能在充电桩市场分得一杯羹,从车企整体利益角度来看,布局充电领域利大于弊。


时间


车企


主要内容


2018年12月


大众


推出了一款新型移动充电站,内部电能存储单元由二次回收的电动车动力电池组成,这款移动充电站将能够提供100kW的充电功率,充入24kWh电量仅需17分钟。它拥有360kWh电池容量,据说可以在耗尽前为多达15辆车充电。


2018年12月


宝马、保时捷


合作研发充电站,已在德国作为实验充电站开始运营,据悉,该充电站能够在3min之内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充至100km,15min即可为电动车充满80%电量。


2018年11月


本田


无线充电技术是基于V2G车联网的双向能源管理系统,和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相比,它增加了向电网回传电力的功能,以达到储能的目的。通过本田的这项技术,电动车可以实现车辆与电网的双向充电。


2018年11月


宝马


宝马官方宣布,在公共充电服务领域,宝马已经建成了中国*公共充电网络——即时充电公共服务网络,并已经公布年内将充电桩数量从6.5万个提升至8万个,覆盖全国超过150个城市。


2018年10月


特斯拉


特斯拉宣布香港九龙湾富通中心的充电站开业。这座拥有50个充电位的充电站,规模位居亚洲之首。


2018年


比亚迪


2018年,比亚迪在国内建设公共充电桩1210个。


整车企业方面,国外整车企业在公共充电桩、充电站,私人充电桩领域研发较为深入,成果较多;国内车企中,目前只有比亚迪在公共充电领域有所涉及。综合看来,充电桩市场还是掌握在充电企业的手中,整车企业涉足较少,深思其原因,一是政策方面还尚未给公共充电领域提供更多优惠扶持,投入成本较大;二是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规划充电网络;三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设施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主流,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目前处于初步建设时期。政策方面,预计会不断督促地方政府及车企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保证电动车续航和整体运行。技术方面,需要对充电技术进一步升级,未来充电设施应注重安全化、智能化,匹配度更高、包容性更强,甚至应该考虑“一桩多用”,以节约建设成本。车企方面,应完善电动汽车配套服务,售后更加人性化,私人充电桩应被纳入汽车配套服务范围,该领域市场将大有可为。(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特斯拉收购超级电容制造商Maxwell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同意以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的价格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用以增强其在能源储备和电力输送方面的专业技术。


据悉,此次交易将以换股交易方式进行,相当于特斯拉以4.75美元/股的价格进行交易,如果过程顺利,该项交易将于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目前,Maxwell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干电极技术并申请专利,希望能够改善电池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特斯拉此次收购,也是为了保持电池性能领先的低风险押注。


Maxwell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超级电容器和高压电容器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产品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并且能够快速充放电,即使在极端温度下,也能够保证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不久之前,Maxwell出售了其高压电业务,希望能够更加专注电容器业务,也进一步在电动车市场进行深耕细作。


3、盘点:各企业电动汽车快充技术发展(充电站)


虽然目前大多数国家和车企都在实行电气化战略,而且中国2018年共卖出1百万台新能源汽车,但是影响电动汽车被广泛采用仍有不少障碍。首先,里程焦虑就是一个重要因素。里程焦虑是指消费者担心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无法达到目的地,而充电不便,时间长也是阻碍消费者购置电动汽车的原因。故如何在提升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的同时缩短充电时间,成为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着重发力的两大核心领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企业发展快充技术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瑞士ABB集团


瑞士ABB集团为斯里兰卡锡兰电力局(Ceylon Electricity Board)研发并安装了快速充电基础设施,Terra 53 CJ充电桩。该充电桩具有远程监控及故障排除的功能,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而且其充电时间通常在15分钟到25分钟之间,视具体车型容量而定。该充电桩输出功率为50KW,可在极端天气,比如零下35摄氏度到50摄氏度的气温下工作。


此外,ABB发布了旗下整套350 kW电动车充电技术,公司宣称只需充电8分钟,续航里程数可达200公里。该款系统取名为Terra HP,在满功率情况下,可为400 V和800V的电动车充电。目前市面上尚不存在非800V(non-800 V)的电动车。


Ionity


Ionity的首个超快速充电站已于2018年4月开始启用,5月底前,用户在该充电站可免费充电。其充电桩通过联合充电系统(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进行充电,充电功率高达350kW,可节约充电时间。Ionity是宝马集团、戴姆勒股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大众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据悉,该公司旨在开发、建设第一个大功率的充电(HPC)网络,为整个欧洲的所有电动汽车提供全面支持。


日本电产安萨尔多工业系统公司


日本电产安萨尔多工业系统公司(Nidec ASI)宣称,该公司发了新款超快速充电器(Ultra Fast Charger,UFC),可在15分钟内为新一代电动车充电,同时将把对电网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Nidec ASI宣称,只需不到15分钟,就能为电动车充入近80%的电量,确保车辆的续航里程数达到500公里(约合310.7英里)。若采用并联方式,可为2辆电动车充电;若采用串联方式,可为3辆电动车充电。该设备的能效高达95%。


保时捷


保时捷宣布将其首个新型800伏“超快”充电桩连入电网,该充电桩于去年部署,将供其


Mission E(参数|图片)车型(现为


Taycan(参数|图片))使用。该800伏“超快”充电桩配备了2个标准2级充电器和2个保时捷最新开发的800伏直流(DC)快速充电点。保时捷表示,其800伏超快充电系统可以在约15分钟内将Taycan车型的电池组充满80%的电,还表示其正在研发超快充电基础设施,供特斯拉及其他电动车使用。


此外,当地时间9月17日,保时捷宣布了其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计划:电动加油停车站(Electric pit stop)。该充电站是一个可轻松部署的模块化充电站。该系统包括工作电压高达36千伏的新型模块化变压器系统- FlexBoxes;可将变压器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PowerBox;为充电杆和电力电子元件提供液体冷却的CoolingBox;以及充电杆本身。


Tritium


电动汽车(EV)直流(DC)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专家Tritium,在2018 Cenex-低碳汽车(LCV)展会上展示其独特的大功率充电(HPC)系统,该系统可扩展,非常灵活,适用于商用车运营商,能够以高达475千瓦的功率为电动汽车充电。此外,Tritium还展示了其屡获殊荣的Veefil-RT 50千瓦直流快充充电器。


Andersen EV


高级电动汽车(EV)充电站点制造商Andersen EV宣布推出下一代充电点,名为


A2(参数|图片)。A2却可以成为三相充电桩(Three-Phase charger),输出功率提高至22千瓦,是


A1(参数|图片)输出功率的三倍,可在30分钟内将大多数现代电动汽车充满80%的电。还能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墙,该功能可使电动汽车真正实现无碳排放。只需简单收集太阳提供的能量,储存在电源墙中,就可在需要的时候为电动汽车充电。


通用汽车集团


通用汽车集团正在与合作伙伴Delta Americas共同开发电动车快速充电系统,目标让纯电动汽车拥有充电10分钟可行驶290公里的效率。通用汽车将借助Delta公司的充电系统做出进一步开发,实现充电1分钟可行驶约29公里的技术成果。国外研究机构分析师表示,目前特斯拉超充技术每分钟充电可行驶约10公里左右,而保时捷纯电动产品Taycan每分钟充电可行驶约19公里左右,通用正在研发的超充技术效率将远高于前两家汽车品牌。目前,通用汽车旗下雪佛兰


Bolt(参数|图片)纯电动汽车在直流快充条件下30分钟可充入144公里的行驶里程,未来这样的成绩或许在5分钟内就可以实现。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款用于车辆的120千瓦无线充电系统,是之前推出的系统功率的6倍。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款用于车辆的120千瓦无线充电系统,是之前推出的系统功率的6倍。该系统的架构从电网中获取能量并转换为高频交流电,从而产生一个磁场,在大气隙之间传输功率。一旦能量传递至次级线圈,将转换成直流电并储存在车辆电池中。此次展示加速了美国能源部(DOE)的极快速充电目标的实现,即开发一种可实现300至450千瓦的无线充电系统,并将电动车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或更短时间。


大众Electrify America


大众汽车旗下 Electrify America开设了加州首个充电功率为350kW的超快速充电站,即电动汽车在充电10分钟后就可达到约200英里的续航里程。充电桩组件包括9个CCS插头和一个CCS-CHAdeMO充电插头,虽然其中大多数充电插头的充电功率已达150 kW,但是有两个CCS插头可以进行超快速充电,功率达350kW。


宝马、保时捷


宝马和保时捷合作研发了一个充电站,目前正在德国作为实验充电站运营,据说该充电站可在3分钟之内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恢复62英里(100公里),而且可在15分钟为电动车充满80%的电(特斯拉需要30分钟才可做到)。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被称为世界充电速度最快的网络,充电功率达120千瓦(kW),而宝马和保时捷合作的该新电动汽车充电站原型的充电功率高达450千瓦,是特斯拉的3倍。而且该充电站适用于配备了400伏和800伏电池系统的车辆,根据车型的不同,其充电容量会自动匹配车辆的最大充电容量。配备了90 kWh电池组的保时捷研发车的充电容量超过了400 kW,因此在不到3分钟的充电时间里,就恢复了100公里续航里程。


来源:盖世汽车


4、10家德系汽车零部件巨头电动化布局5大信号


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欧洲各国相继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后,大众、戴姆勒、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国际车企手笔不凡的电动化战略纷至沓来。中国本土方面,上汽、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各具特色的电动车计划也已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扎根。


牵一发而动全身,主机厂战略转变直接导致了“核心三电”零部件产业的崛起,此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零部件的趋势,甚至对如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材料、座椅等等传统零部件产品同样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产品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不完全统计显示,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份额将消失。


底特律汽车行业分析师艾肯伯格认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


而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前十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3家来自德国。因此,德国同行的发展动向对中国竞争者来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上述背景下,博世、大陆集团等10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凭借对汽车产业规律的深入理解,强大的技术底蕴,以及雄厚的资本积累,已针对电动车,围绕技术革新、新品开发、产能扩张、市场储备等多维度进行了不容小觑的布局。


高工电动车对上述10家零部件企业电动化布局盘点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瞄准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合资建立电动车零部件公司、独立投建本土零部件工厂、加快中国工厂新产品开发上市力度……包括博世、大陆、舍弗勒、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紧紧围绕中国这一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或加大资金投入,或与造车新势力企业“跑马圈地”提前占领市场等等,推出一系列的业务手段。


二、电动化业务独立运营。随着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扩大,不少企业宣布将该业务剥离出来,独立运营实现精细化的操作,以期快速推出电动化产品,提前占据市场份额。如,大陆集团宣布明年初,旗下动力总成部门将拆分为独立实体运营,并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


三、与业界巨头联合布局成为新趋势。强如采埃孚、巴斯夫仍旧分别选择与与北汽、广汽等领域巨子合作能电动车项目,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将有效降低零部件巨头在新兴领域所面临的风险,足见国际零部件巨头布局电动化的稳健。


四、切入整车制造领域。凭借自身在深厚的技术储备,导入自身的电动化零部件,直接切入电动车整车制造领域。如,采埃孚收购了e.GO40%股份共同生产纯电动车,其中合作车型的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技术和零部件均将由采埃孚提供。


五、重视电动车智能化。与燃油车领域不同,国际零部件企业在布局电动车市场时,已经注意到数字化交通服务,重视无人驾驶与车联网等。如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大陆集团也相继与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力汽车智能化。


1、博世集团: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落户中国


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各项科技的集大成者——德国博世集团正在致力于持续推动业务转型成为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电动化布局。


2018年2月,博世集团对外宣称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元,采用外购方式。但在系统集成层面,博世还会加大研发生产的力度,将通过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来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


同时,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该事业部将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进一步扩展现有服务组合,涵盖共享车辆、共享驾乘、以及为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互联服务。其中,博世收购了美国初创企业SplittingFaresInc.(SPLT)用来提供的共享驾乘服务。


此外,博世集团还积极推进在华业务,其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今年3月落户中国,博世无锡公司将成为未来博世集团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和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


并与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合作,为拜腾供应电动动力系统、制动和驾驶员辅导系统等,为后者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提供全面支持。


在可预见的未来,博世会在全球汽车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大陆集团:2021年前投3亿欧元在华电动车技术开发


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宣布,2019年初,旗下动力总成部门将拆分为独立实体运营。同时,该动力总成部门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业内人士表示,大陆将动力总成业务单独运营,不仅有利于与其他企业结盟,更有利于招募资金用于投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


高工电动车了解到,大陆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48V汽车电池系统、汽车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从2016年开始,大陆集团在中国重庆、芜湖等地相继建设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等项目,并宣布在2021年之前投入3亿欧元用于电动车技术开发。


2018年7月,大陆集团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互联、出行服务、定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未来智能出行业务的发展。


2018年3月,大陆集团还于与中国电池供应商成飞集成通过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48V汽车电池系统。


在智能网联方面,大陆集团相继与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力汽车智能化。


3、采埃孚集团:2020年成为中国领先电驱动供应商之一


德国汽车变速器、主动与被动安全以及电驱系统制造商采埃孚集团不仅早在零部件电动化领域做了大量储备,甚至通过兼并购的方式直接切入整车制造领域。


2018年7月,采埃孚宣布收购了整车制造商e.GO40%的股份,并在德国亚琛建立了全新工厂,将与e.GO共同生产纯电动车。首辆纯电动车将于2019年下半年下线,2021年将达1.5万辆。双方合作车型的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技术和零部件均将由采埃孚提供。


高工电动车发现,在进军整车制造前,采埃孚已在电动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储备。早在2008年,采埃孚就成立了第一家乘用车电驱动设备工厂,随后采埃孚不断扩展其电驱动产品,除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变速器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元件之外,采埃孚还尝试打造了全电动装置。


2016年初,采埃孚宣布成立全新的电动技术事业部,并将旗下所有电驱动解决方案业务进行全面整合,产品范围涵盖从乘用车用混合动力系统到全电动车桥驱动系统的各个方面。


此外,采埃孚还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目标到2020年成为中国领先的电驱动供应商之一。


2017年4月,采埃孚上海工程中心二期项目投产,新中心设立了电动技术开发实验室和模型建造车间,新中心将设立电动技术开发实验室和模型建造车间,将成为仅次于德国总部的核心研发基地。


到2017年9月,采埃孚携手北汽集团子公司北京海纳川,协议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宣布将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车零部件。并以此为切入口,采埃孚进一步强化了旗下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实际运用。


到2018年6月,采埃孚再推新能源新品,官方表示,公司已开发出用于前置前驱动力布局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eAMT。该款变速箱将公司旗下的电驱动系统(eVD)、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集成为一个系统的产品。


4、马勒:纯电动概念车MEET北京亮相


由马勒兄弟一手创建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马勒是世界最大的过滤器制造商之一,于2012年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并表示将不断研发全新的电驱产品,并逐渐提升其在销售额中的占比。


2017年马勒成功研发48V双电机驱动系统,并装配在一台以MEET命名的概念车上。在电驱动领域,马勒已具备丰富的产品线:功率电子装置、电子空调压缩机以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模块等等。


2018年2月1日,马勒第三事业部负责人JörgStratmann博士接管集团,目标是,加速剥离马勒现有的活塞、连杆和滤清等内燃机相关的产品线,全力推进高附加值的热管理、电驱动、功率电子等前沿业务。


不久后的5月,马勒在亮相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MEET,新车集成了马勒多项动力总成和热管理节能技术,搭载两个48V驱动电机,可实现194公里的续航,基本满足了城市通勤的需求。


5、巴斯夫集团: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中国新能源市场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全球最大的汽车塑料粒子、汽车涂料和汽车三元催化载体涂覆供应商之一。


为了顺应电动化发展潮流,巴斯夫正在加快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的进度,并计划在电动车大批量生产前推出满足续航里程需求的电池材料。


近年来,巴斯夫还瞄准亚洲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逐步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先后与广汽研究院和小鹏汽车等车企合作。


为了缩短汽车新产品开发周期,巴斯夫集团大力发展3D打印技术,并在上海亚太创新园区设立了2个3D打印研发实验室,分别专注于基于激光烧结工艺的3D打印解决方案和先进的光敏聚合物系统材料。


2018年11月17日,高工电动车曾报道,巴斯夫与广汽研究院共同打造的2U、2US、2ALL三款电动概念车首次亮相。据悉,从车内全面空气净化技术到座椅材料,再到塑料车身覆盖件以及电池材料,巴斯夫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更好迎合驾乘人需求。


去年上半年,巴斯夫还与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用于电动技术的高性能材料产品,包括电池模块、驱动模块、电控模块及自动驾驶模块等,双方集中在整车车身、底盘NVH、动力及内外饰等多个应用部位相关材料的达成意向合作。


6、舍弗勒集团:2018年在上海安亭建立电驱研发中心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舍弗勒集团将电驱技术定位为集团未来三大支柱之一。


2018年4月,舍弗勒表示集团正在向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汽车领域作转型,并在3月正式推出了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期望在2020年前实现电动车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超15%。


目前舍弗勒集团已获得全球不同汽车客户在新能源汽车传动轴以及混合动力模块等产品上的八个系列合同,这些合同的销售潜力超过10亿欧元。同时,舍弗勒集团也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定制的供应需求。


2017年初,舍弗勒在北美车展上亮相了其最新的“高性能48V”电驱后桥。2017年11月,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合动力模块在太仓工厂投产,该模块将率先装配在长安逸动新能源车上。


为了进一步凸显电驱动的重要性,2018年1月1日舍弗勒电驱业务单元正式成立。与德国同步,舍弗勒大中华区2018年也将在上海安亭建立一个全新的电驱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目前舍弗勒在中国市场已获得大量电动和混动项目。


7、蒂森克虏伯集团:3亿欧元中国扩建生产基地


德国工业能源、钢铁及汽车零部件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电动转向系统闻名全球,该系统的首批用户是奔驰S级、宝马7系和捷豹路虎。目前,蒂森克虏伯集团奥尔森堡工厂每年为奥迪、宝马、大众、福特、保时捷和沃尔沃提供超过500万个凸轮轴。


2018年9月27日,蒂森克虏伯集团发表声明称,计划将集团分拆为两家公司:蒂森克虏伯工业公司和蒂森克虏伯材料公司,前者将专注于工业及其相关产品,后者专注于材料业务。


据了解,以钢铁起家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位于波鸿的电驱技术研发中心推出了新一代电机磁性钢带材料。该材料采用非常独到的冶金技术,较传统产品减少30%的磁滞损耗,提升了电机的性能并缩短电驱系统的研发时间。


此外,蒂森克虏伯集团还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其机械零部件技术业务部门在中国投资了3亿欧元扩建生产基地,目前在中国经营11家工厂,产品服务于全球汽车、建筑和风能等行业的客户。


8、海拉集团:携手北汽成立汽车电子合资企业


德国家族企业,著名汽车照明系统和电子部件制造商海拉集团2017年11月已为新款奥迪A8成功研发了矩阵LED+激光大灯目前正与保时捷合作开发最先进的高清液晶显示LCD大技术。


电子领域,海拉与采埃孚和英伟达等企业合作研发先进雷达和摄像头等驾驶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及软件。


此外,海拉非常重视中国业务,2017年8月,宣布将浦东川沙工厂扩建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电子部件制造基地;2017年10月,海拉天津武清车灯工厂正式投产。


2018年4月,海拉还与北汽集团子公司海纳川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子控制单元、能源管理及驾驶辅助部件,工厂预计于2020年初开始批量生产,首批产品是为北汽集团客户生产的各种电子控制单元。未来的产品系列将涵盖涉及能源管理及辅助驾驶方面的组件。


9、本特勒集团:2025年中国区业务占比30%


总部位于德国帕德博恩的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制造商本特勒集团汽车事业部下辖三大业务底盘与模块、车身结构和排气系统。


本特勒新CEORalfGöttel上任后,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发展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辆热管理业务。据悉,本特勒已在集团投建了全新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底盘生产线,并于巴伐利亚州的东部城市Schwandorf生产动力电池托盘。


此外,本特勒把中国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甚至要把整个价值链也放在中国,包括工程、研发、全球采购平台、模具制造以及设备制造等。2017年,本特勒汽车中国区业务约占其全球汽车业务的12%,而根据其目标,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上升到30%。


2002年,本特勒与上海汇众在中国上海成立首家合资工厂,到目前本特勒在中国已有12家工厂投入运营。2018年我们准备在中国新增两家工厂,2019年也同样有两家新工厂会在中国开业。


据悉,2017年上海车展展出的本特勒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将很快实现量产。


10、博泽:未来5年在华投资5.75亿欧元


德国著名家族企业、汽车座椅、车门以及电机制造商博泽2017年全球销售额62.69亿欧,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区去年销售额超过90亿人民币,9年内增长3倍!


2017年6月,博泽与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组建合资公司东风博泽(武汉),是一家专业化汽车机电一体化系统及智能调节系统生产制造企业,太仓新厂即将投产。其产品主要服务神龙公司、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等整车企业以及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武汉东环车身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李尔汽车座椅、北京顺恒达汽车部件等。


此外,博泽新总裁KurtSauernheimer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在华投资5.75亿欧。未来增长最大的一块是将是电力驱动系统业务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博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也颇有建树,其智能有机复合板材深受德系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大众的青睐。



本文来源【南国微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