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是笔者第一次看到汽车视频自媒体如此团结。 5月10日,一位视频博主蔡老板发布一则视频,号召全网的车评人关注保时捷“减配”电动转向柱的问题。而此前,保时捷官方发表了一篇致车主信,但总结起来主要把锅都甩给了疫情和供应链。 那么,至于这芯片到底是不是真缺,这供应链是否真的存在问题,这些显然不是花了巨资购买保时捷的车主所关心的。 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为什么保时捷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又单单只是在中国市场出现? 明抢 先来看事件缘由,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部分保时捷车辆将电动调节转向柱减配成手动调节转向柱先行交付用户,并承诺后期免费补装。 然而,用户在等待半年后,等来的却是被告知只能配备手动调节转向柱,且相关补偿只有必须在店内消费才能使用的2300元代金券。 当价值3万元的电动转向柱被莫名减配后,车主们纷纷向保时捷发起维权行动。 事件最早于今年4月上旬遭到曝光,但也许是保时捷中国的公关部足够给力,因此初期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直到它们的官方直播间遭到愤怒的车主发泄,尽管保时捷官方提早开启了直播间禁言,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车主通过改名“保时捷还我转向柱”这一类的账号名送礼物。 后来,在5月10日,抖音平台博主“蔡老板”公开发布视频,呼吁全网车评人一起关注保时捷的“电动转向柱”问题,才把这一事件推向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蔡老板发布呼吁视频后的24小时里,除了“猴哥、小刚、陈震、超老师”等大V出面外点评外,就连一些粉丝数较低车圈创作者也加入其中,声援蔡老板。 昨晚,还有众多车圈大V和维权车主、专业律师连线视频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在今日凌晨,保时捷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词条第一。紧随后面的“保时捷道歉信遭网友不断吐槽”词条。 讲真,保时捷吃相太难看了,这不就是明抢?而且,你保时捷还只单抢我们中国人。 双标 坦白讲,保时捷真的很双标。 要知道,中国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共交付新车9.57万辆,全球销量占比31.69%。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每卖出3辆保时捷中就有一辆是中国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其整体营收也相当亮眼。 财报显示,保时捷2021全年营业收入331亿欧元(23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5%;全年销售利润53亿欧元(约3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 按理说对待这样优质的客户资源,保时捷应该更加重视才对,但很可惜的是,国内消费者经常被区别对待。 惹得群情激愤的一大原因,就是保时捷等外国车企一贯以来奉行的双标策略,尽管中国不是唯一减配电子转向柱的汽车市场,但在保时捷美国、德国等地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官方就减配一事提前告知了当地消费者。 要知道,北美车主提到的新车没有芯片但带有电动转向柱,而中国车主的新车既没有芯片也没有电动转向柱。 在北美车主不缺电动转向柱,只缺芯片的情况下保时捷向其赔偿500美元。而中国车主既缺少电动转向柱又缺少芯片,却只赔偿2300元代金券。 能买得起保时捷的车主,身家地位想来都不会差,谁会真在意那2300元的代金券?这不是把国内消费者按在地上摩擦? 有意思的是,视频中博主蔡老板自己也买了一个保时捷同款电动转向柱,供应商说要多少有多少。 话说回来,保时捷为什么敢于如此区别对待国内消费者。 无奈 先来看国内消费者,其实,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一直负面新闻不断,但车主们对其的各种骚操作容忍度比较高。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的性格真的是世界上最能容忍理解的群体了。也许是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影响,一直都倡导先理解、尊重对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 但恶人,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包容就此止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场大规模战争是由我们主动挑起。 讲难听些,哪怕是中国车评人都站出来发声指责保时捷,依然不会影响保时捷在中国供不应求的局面。哪怕保时捷减配再多依然有人买,这是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豪华品牌明目张胆区别对待中国市场一大原因。 第二大原因便是监管体系。其实在保时捷之前,合资品牌减配事件可以说是习以为常。 大家比较熟知的速腾断轴、奔驰C级、E级减配在当时都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但大众和奔驰当时都是一副我没错我不认你爱咋咋的态度,直到很长时间以后,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才不得已宣布召回。 举例而言,2010年,因为一场雷克萨斯车祸,导致美国开始制裁雷克萨斯,而彼时刚刚接手丰田集团的丰田章男亲自参加了听证会。据传在整个听证会现场,丰田章男面对美国记者的提问不断鞠躬道歉,甚至有媒体称:恐怕在场人员这辈子都没有听到过如此密集的“我深感抱歉”。 为什么丰田章男在美国如此的卑躬屈膝?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丰田在美国解决了众多就业问题,但是美国方面并没有为此去谅解,甚至以丰田的资产作为要挟,设置了种种障碍让丰田不断陷入被动。 同样的问题,国内方面并没有对其采取有力的制裁手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当年丰田章男在中美的态度对比。 所以其实,如果相关部门不出面不发声,面对这波汹涌的舆论风暴,保时捷大概率还是会选择闷声发大财,装聋作哑,毕竟对于急于独立上市的保时捷来说,盈利才是头等大事。 这些本来就是官方的事情,却变成了民间的问题,如果国内对这样带有欺诈行为事情,有无上限的惩罚,谁敢这样搞? 所以其实,如果事件最后官方不出面,保时捷这次大概率还是会过关的,无非就是少赚点,之后还是会赚回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要买保时捷的那群人最后还是回去买保时捷,这话虽然听了扎心,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文章来源【汽车维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