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最高级”的几个技术,无外乎铝合金车身、双离合变速箱、涡轮增压技术。 目前来看保留下来的只有后两者,关于铝合金车身不再有企业愿意提及,曾经对铝合金过度痴迷的欧美企业,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之后,停止了对这一新技术的探索。 铝合金上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给车身减负。 一直以来对坚持运动的企业来说,车身太重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即便企业再进行轻量化设计,但结构总量不变,很难去减掉看得见的5%自重。 反向思维是,如果自重无法进一步降低,更换综合强度差不太多的材料如何? 所以铝合金就被人注意到了,因为密度比铁低三分之一的特性,企业开始动起了铝合金的心思,通过增加其它元素提升铝合金的强度,让其广泛用在核心部件上。 一些部件使用铝合金被保留下来,一些则被淘汰了。 比如说发动机、轮圈这种部件使用铝合金被保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部件工作环境恶劣,需要更加防腐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部件不是关键部件,不影响人身安全,轮毂有包裹的橡胶轮胎,而发动机则不受外力影响。 根据数据分析,如果全面用铝合金代替钢结构车身,汽车质量至少减轻1/3的重量,这将会直接提升操控,降低发动机油耗,降低排放。 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但理想总是丰满的,铝合金的另一面非常尴尬。 铝合金除了轻,其它各方面机械素养都被钢铁甩了一条街,比如说加工工艺复杂,处理铝合金不能用常规的焊接,一般都是铆接,同时其可塑性极差, 发生事故一般都是直接更换零部件,事故如果较大,直接就可以拉去报废了。 一台车什么最重要?其实不是发动机,不是变速箱,更不是电池,而是白车身,如果白车身出现较大程度的损伤而且是无法修复的状态,影响的是转向、悬架、平衡以及安全性。 所以说,铝合金上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轻量化,如果不是轻量化,那么没有企业愿意使用这玩意儿,同时如果有一种新的低成本、轻量化、高强度材料出现,那么市场抛弃铝合金的动作还会更快一些。 回头来看今天乘用车市场对铝合金的态度,所有的企业都不会把铝合金用在关键部位,因为其韧性差的问题,如果受力超过钢材极限将会直接崩坏,既不会有任何维修空间,也不会有任何缓冲的余地。 所以我们看目前所有汽车的A、B、C柱、底边梁、纵横梁都是高强度钢材,主流的车型都会把钢材强度提升到1500Mpa,来应对突然而来的撞击力。 目前出现的一个新技术是钢铝混合车身,就说白车身设计方面,核心部件一定是高标准、高成本的高强度钢材,而非受力部位则是铝合金,目的是为了降低车身重量。 比如说凯迪拉克CT6,核心乘员舱前后左右都是高强度钢材,外围部件都是铝合金,这是一种成本非常高的设计方案,因为大量的铝合金上身不仅仅意味着生产成本很高,而且拼凑起来的难度增大,对工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目前普通家用车彻底放弃铝合金车身的想法,只是在悬架结构、前后防撞梁两大板块使用铝合金,其它都是便于维修、成本低、强度高的钢材,而更高级的豪华车也不会在核心受力结构上用铝合金材料。 能出现铝合金材料的部件,基本上都不承受外力,只是承载轻量化的任务,所以知道了这个事实,今天的市场中既没有企业为铝合金过度买单,更不会有消费者认为它是种很高级的技术。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