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制造2025》关于新能源汽车部分的内容,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新能源汽车元年还没有结束,给予市场的强心针却是一剂又一剂。 据《经济参考报》日前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获悉《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关于新能源汽车部分的内容显示,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逐渐推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市场需求刺激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这样的目标意味着未来10年需要极速前进。根据中国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到1705.6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历史新高,达到136733辆,同比增长2.2倍,全年有望突破20万辆,但是占比仍然不到1%。 发展路线图显示,2020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拥有两家在全球销量进入前十的一流整车企业,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 今年上半年,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仍然是日产 聆风(参数|图片)(NissanLeaf),特斯拉ModelS紧追不舍,但是放眼全球,只有五款车型半年销量能够突破万辆。前十名中,国内汽车只有比亚迪 秦(参数|图片)和北京汽车E系列上榜,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汽车制造 商(参数|图片)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几乎为零。 今年以来,国家部委以及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政策,包括减免新能源车船购置税、开放电动乘用车准入,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限行限购;10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试图在充电桩领域也打破僵局,月底,总理李克强考察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情况,并试坐江淮iEV5电动车。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合伙人张君毅认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破局来实现整个汽车产业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现阶段,很多国外传统整车企业由于考虑到现有程序和技术的延续性,新能源车的新车型推动不是很快,也给了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个领域一些能够领先的机遇,尤其是在中国政府给出了如此多政策红利的大背景下,80%的市场份额预期就不奇怪了。 为了实现2025的目标,国家层面将形成产业间联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并推出持续可行的新能源汽车财税鼓励政策等。但是,有专家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严重政策依赖症”表示一定的担忧。 “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不完全健康,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地依赖补贴。”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曾表示。 在他看来,很多企业贪图补贴红利,在缺乏必要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依靠东拼西凑的底盘、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组装产品,是纯粹的投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国家的科技创新体制。政府指导大方向是对的,但却不能够大包大揽。明确节能减排的大方向,设定明确的技术标准,没必要面面俱到去纠缠细枝末节。”陈清泉说。 “相比国外,国内的企业基本是一盘散沙,过早地开始恶性竞争,上千家企业并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陈清泉说,“尽管国家提供了这样多的补贴,花了这样大的力气,然而目前电动汽车推广的效果还是很不理想,也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除了政策方面,车辆自身的竞争力也一直为外界所诟病。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依然偏高。“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价格仍然偏高,竞争力偏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工程师时间曾对媒体说。 国务院曾经在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力争到2015年底,国内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但是即时是今年产量如愿达到20万辆,再加上之前的约12万辆,累计销量仍然达不到目标。 “政府现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多点扶持的政策体系。例如补贴就分别投入到了研发阶段和销售阶段,不仅中央政府在投入,地方政府也在投入。”张君毅对《经济参考报》说,此外,对于产业模式创新的补贴和支持也开始逐渐亮相,除了经济方面的补贴,还有政府对产业合作所做的一些推动等。 此外,《中国制造2025》对2025年整体乘用车、商用车新车的油耗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乘用车油耗五年后要降至5升/100公里,十年后降至4升/100公里,与现在普遍的乘用车油耗标准相比,油耗需下降约40%-5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等多维度的条件。但是如果只是由政府完全主导,忽略商业模式、市场接受度以及用户的消费体验,那么能源汽车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来源:界面) 本文来源【电车之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