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击,吉利资本顺利杀入雷诺韩国汽车。 去年8月,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并以中国和韩国为重点市场开展合作。 今年1月,双方进一步签署框架协议,明确将在韩国市场推出高效、节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动车型,并计划将上述产品投放海外市场。 5月10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CIL与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同意以13.76亿元认购雷诺韩国汽车34.02%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这就像一部没有悬念的三集连续剧,更像是吉利资本此前针对宝腾、路特斯的拷贝。 我们不仅看到了表象,更猜中了结果。比如吉利牵手雷诺韩国,一定属于更宏大的吉利全球化战略推进中的一环。 然而,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叙事主线,它不再是战略成果由少到多的简单累积,而是吉利全球化战略进入另一个维度的质变。 跨上一个新台阶对于传统自主车企头部而言,跨国汽车集团好做,全球化战略落地难。 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算起,吉利成为一家跨国汽车集团已经有12个年头。 这期间,吉利的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鏖战。 从最初纯粹、直接地扩大产品海外市场贸易,逐渐发展到第二阶段,海外市场资本与生产的双向布局。而正在进行的第三阶段,则是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 据吉利2021年财报显示,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已实现45亿元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245%;收入主要来源于沃尔沃汽车、极星、宝腾、路特斯、smart等多个品牌技术授权及研发服务。高端研发及技术授权正在成为吉利汽车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在吉利诸多的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对象中,基本可以寻找到一个共性,大都在吉利集团内部品牌中运转。 即便Smart是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与戴姆勒之间的合作,可涉及到的产品覆盖区域也基本限定于中国市场。 关于吉利全球化战略的突破点,就看这次吉利牵手雷诺。 两个细节内容说明一切。 第一个细节,本次吉利与雷诺的合作既不是传统的合资关系,也不是代工关系,而是共同开发车型和拓展第三方市场。这当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首次。 共同开发车型是基于吉利CMA架构,落地产品的主售地在韩国市场。 本质上讲,吉利开辟了中国车企“以技术换市场”的新篇章。而这样的事情,大众、丰田等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干了很多年。 第二个细节,吉利汽车此次斥巨资认购雷诺韩国汽车也附有条件。 双方约定,在2022年和2023年两个财政年度,雷诺韩国汽车需向吉利汽车支付不少于3.28亿元的股息。 第二个细节内容完全可以证明,吉利资本输出与技术输出,是完全分开的两条线。 吉利全球化战略突破的关键点,就在于完全以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为主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输出。 解决一个老问题我们知道,目前吉利集团旗下品牌众多。包括利汽车、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车、远程汽车、领克、极星、几何汽车、沃尔沃,以及换电品牌枫叶汽车等。 从资本扩张、业务拓展、强化全球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吉利目前的多品牌策略当然有充分的积极意义。 在英国权威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的2020年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汽车集团排行榜中。吉利汽车位居第9名,成为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汽车品牌。也进一步证明了吉利多品牌策略的价值。 然而,纵观汽车产业的历史发展。通用和福特都曾推行过多品牌管理架构,但在品牌成熟后期,品牌之间的统筹协同将带来大量的内耗。经历一系列的融合矛盾后,两者如今均在执行收缩战略。 事实上,目前全球范围内,吉利和大众是汽车品牌拥有最多的汽车产业帝国。 我们认为,管理无定数,管理无常形。 通用和福特的做法不一定就对,吉利和大众的坚守也不一定就错。但大众VS吉利,却占尽了历史发展的优势,集中体现一点就是,大众具备卓越的全球技术输出能力。 多品牌的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输出,抑或说是,多品牌的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并行,吉利同样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利润结构,以及更广阔的管理空间从容应对全球发展。 吉利技术+吉利资本进驻韩国市场,为服务这一发展需求开了一个好头。 这一次,吉利与雷诺的合作车型,以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为主,这就意味着吉利雷神混动将有机会走向全球化。 韩国汽车市场固然不大,雷诺品牌在亚洲的影响力也一般。但韩国车系和雷诺品牌在欧美的影响力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雷诺韩国汽车在吉利资本进驻之后的持股排序是,雷诺第一,吉利第二,第三则是韩国三星。 这一切都给了吉利造车品牌优化管理、产品价值提升、技术全球传播等方面极大的想象空间。 诚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入股韩国雷诺更多是吉利汽车战略层面的考量,作为开拓韩国、亚太甚至全球市场的全新尝试。 至少目前,如果吉利遇到通用或者福特品牌管理中的相同问题时,可以更加从容。因为,一个以技术价值为导向的内外双循环,吉利构建成功。 文章来源【Myautotim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