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三菱早已挨上最毒的打。 Mitsubishi一度是中国企业引以为傲的标签,十年前如果能够在发动机舱里看到Mitsubishi,一定会被企业吹上天。 超强的动力、强大的可靠性,单单这两点就能够被冠以神车的称号,我清晰的记得,当年东南某几款轿车能够成为市场神话,靠的就是几台小排量Mitsubishi发动机。 三菱发动机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中国品牌技术孱弱的基础上,简单来说更像是跷跷板,中国品牌技术弱,三菱品牌才会被视为神话,反之亦然。 而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崛起,三菱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大幅度下滑。 东北建了两家厂子,这两年业绩非常不好,东安三菱与沈阳三菱过去一年在市场中的销量急速下滑,乘用车市场中装备的企业越来越少。 以去年8月份单月销量来看,其单月销量已经只有7000余台,而去年10月沈阳三菱生产量也只有1.6万台,这意味着原本拥有广袤市场份额的零部件企业厂商,在这个2000万量级市场中,两家企业的供应量被压缩到了30万以内。 而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销量下滑可能会继续。 一方面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剧变,新能源车型 为核心发展方向,这对于传统发动机企业来说是一个暴击,而新能源产业纵然有混合动力路线,但混合动力车型需要匹配合理的高热效率引擎,三菱是否能够设计出底层逻辑更优秀的引擎,仍然是个疑问。 另一方面原因更加关键,目前国内主流企业都拥有发动机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并且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在竞争力上远远超过了三菱。 比如说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吉利,这些曾经用过三菱发动机的企业都已经拥有强势的技术储备,并且能够生产出适配不同路线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在可靠、热效率、匹配、成本等方面都要比三菱卖给国内企业的发动机更加出色。 最为关键的是,成本更低。 有了话语权的中国品牌意识到其实三菱发动机本身并不够强势,从全球角度来看三菱都不是引擎最出色的企业,而全球销量三菱早已严重下滑。 目前国内企业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家使用三菱发动机,比如说老伙伴东南,比如说技术储备的确需要积攒的理想汽车,这些企业才是三菱的最佳拥趸者,而从这些企业的状态来看,至少都不是技术储备强势的企业。 我更认为,三菱发动机本身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特定的环境下给三菱提供了舞台,但三菱并没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中国产业的未来一定在中国企业的手中。 而对于中国产业来说,有发动机只是发展的第一步,在制造成本上继续优化,在技术形态上继续突破,才是真正站在顶点的关键因素,所以淘汰三菱发动机,只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