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随着新能源补贴的持续退坡,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市场渗透率却持续大幅度提升,市场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也在持续提升。之前几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一度达到28%左右,让很多从业者、消费者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也有了更多乐观的预期,或者说,很多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将是汽车行业的“大蓝海”,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不过随着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些小小的变动,似乎开始释放出一些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在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刚刚驶入快车道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大洗牌。 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状态是下滑,这一点和整个乘用车行业的基本状态一致。观察一些有代表性的厂商和品牌,也能看出这一点,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4月份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厂商和品牌的销量相比于3月份都出现了下滑 。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比亚迪在4月份的销量超过了10.5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6.5%,不管从增长率还是绝对销量来说,已经停产纯燃油车的比亚迪,都是相当强势的存在。 虽然在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斯拉4月份的销量还没有公布,但是这不影响我们的判断,因为在国内市场,特斯拉是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由于特斯拉单车均价更高,因此实际上在高销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可以说是双雄争霸。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一种情况,也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极分化。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可以超过10万辆,特斯拉也能达到月销量6、7万辆的水平,但是其他比较有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基本上还徘徊在1万辆左右,至今还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单月销量可以超过2万辆。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国内新能源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断代”,月销10万辆以上的区间,只有比亚迪一家,月销5—8万辆区间,只有特斯拉一家,而剩下大量的新能源品牌月销量都集中在1万辆左右及以下区间。相比之下,如果说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已经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态势进发,那么实际上剩下这些月销1万辆左右的新能源车企和品牌,还是在“挣扎”状态下。 有些网友表示,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品牌,月销1万辆左右,实际上已经很好了,因为它们的产品价格很高。但这是说不过去的,比亚迪汉的价格也在20万元以上,4月份的销量也超过了1.2万辆,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 Model Y(参数|图片)的价格也都在30万级别,两款车最高在国内拿下过月销超7万辆的销量数据,所以价格高完全不是这些品牌销量难以实现突破的理由。 虽然说之前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厂商,标榜月销量过万辆的重要意义,但是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在去年,包括理想、蔚来、小鹏等主销产品价格较高的车型,月销量过万,的确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原因很简单,去年实际上是这些造车新势力真正发力的一年。但是到了今年,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还在月销量1万辆左右以及以下区间“徘徊”,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持续亏损恐怕就是一个问题了,那么其中有些车企和品牌就要面临出局了,这种状态保持的时间越长,出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就越大。 事实上,4月份国内新能源车企的两极分化也在呈现另一个现实,那就是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能否掌握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差别。4月份包括很多造车新势力在内的车企出现销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芯片、电池等供应不足,导致产能难以跟上需求,导致销量大幅度下滑。 比亚迪能够保持月销10万辆的销量数据,一个核心的优势便是比亚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供应链 ,也就是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系公司们基本可以满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需求,对外采购的需求相对较少。所以在4月份大背景下,比亚迪销量一如既往的优秀,造车新势力和部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所以很明显的情况是,芯片短缺、电池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虽然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或者突发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和情况不会长远地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向。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新能源汽车价格大涨,导致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发生了变化,这些情况其实都在影响厂商的市场地位、发展速度和前景。 从长远来看,各种因素集合起来,就会导致一些实力本身不强,或者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强大供应链的新能源车企面临出局,上面的表格中,就有一些品牌可能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不做详细说明,但是这种信号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所以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的大趋势的确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市场并不承诺给所有参与者以“雨露均沾”的待遇,即使在蒙眼狂奔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品牌和车企必须要掉队。 现在的情况,还只是比亚迪、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内部竞争,很多合资品牌还完全没有发力,这种情况下,有些品牌已经岌岌可危了。 我们看到,大众、丰田、奔驰等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大面积投放新能源车型,虽然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观的销量数据,但是这并不保证未来这些合资品牌也没有能力和上述新能源车企和品牌拼一拼实力!因此,其实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些危险的信号已经越来越强烈,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发生的大洗牌,已经悄悄上演了。 本文来源【小李车评李建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