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是控制汽车驱动电机的装置。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其电气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汽车低功率低压的辅助电气装置转变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高效低噪的电气传动电气装置,已成为传统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替代,并直接决定了纯电动汽车爬坡、加速与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可分为主控制器与辅助控制器。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深入发展,电控系统装置不断快速发展,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带动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兴起。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紧密,但受上下游挤压较大,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中游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集成商及下游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组成。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其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收入计)由2015年的56.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154.3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4%。2018年开始,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下滑,资本市场遇冷,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增速放缓。但“双积分制”的实施将政府补贴政策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金支持,并将政策鼓励转化为市场引导,有效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长期管理机制,将拉动中国中长期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1.6万台,同比增加18.1%,并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将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与实用性,从而吸引大批潜在消费者进行换购,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高,带动车辆配套电控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2、新造车势力兴起 现阶段,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公司、科技型公司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公司加入传统的汽车行业,新造车势力行业诞生。自2014年新造车势力出现以来,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已逐步突破制造生产技术的瓶颈,2019年新造车势力旗下车型交付数量已经达到7万辆。 大批新造车势力进入市场,对第三方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集成商需求强烈,并推动其从单纯的电控系统产品供应商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动力总成方案解决者,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内专业化第三方电控系统集成商创造了新型增长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第三方供应电控系统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新能源汽车顺应了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得到快速应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进而带动其配套电控系统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健康有序长大;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的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集成化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之间的系统集成化趋势愈加明显,电控系统集成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目前,驱动电机控制器与转向助力泵电机控制器、气泵电机控制器、车载DC/DC控制器、车载充电器等多合一电控系统产品,及电空调、电除霜、电加热等高压配电集成产品已开始在电动乘用车与商用车中投入应用。 2、优化电控系统效率 电控系统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的核心,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快速发展,产品系列化基本可满足200kw以下动力需求。但中国在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IGBT模块领域仍不具备完全自主开发的制造能力,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产品的功率密度为12-18kW/L,与国际领先产品的20-35kW/L仍由较大差距。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主流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约为300km,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续航里程较短,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效率提升成为研发重点。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本文来源【华经情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