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把续航超1000km视为一种技术性突破,视为一种成功,并以此为卖点广为传播。 但我在思考,其中真的有许多值得炫耀的地方吗?从目前几台续航破1000km的纯电动车上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共性:续航破千的背后不是技术上的飞跃,而是电池包容量的加大再加大。 那么好了,用堆砌电池包容量的方式来拉升续航表现,真的值得去夸赞吗? 早些时候,蔚来打造了一台续航1000km的ET7,装备150kWh电池包,理论来看在保持匀速的测试速度下,的确能够跑出1000km的续航里程。 但一些知识理论,事实上按照蔚来现有的技术储备,风阻系数更小的ET7根本做不到百公里15kWh的耗电量,因为ET7更重,而且非常重。 这里必须提到边际效应,100kWh电池包重量就已经在700kg左右,150kWh自重超过一吨,也就是说ET7的自重有一半都是电池包的质量。 这么重的电池包不仅仅拖动整车,更拖动自己,负担大自然不可能有非常低的能耗以及非常高的能耗效率。 所有通行工具都有里程焦虑症,化解里程焦虑症的方式不是单纯的提升续航能力,补充能源的速度以及便利度同样能够化解焦虑症。 直白点来说,燃油车油表亮起来的时候也很让人焦虑,但我们感觉不到焦虑的原因是,我们能够用5分钟时间就地找个加油站。 所以,你看有几个燃油车的续航能够跑1000km,我敢说大多数燃油车真正一箱油能跑的里程也就是500km,销量最大的H6、朗逸、卡罗拉、迈腾的实际续航也就500km左右的水平。 这说明,完全没有必要生产出续航更长的车型,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技术的一种不必要挑战,因为更大的油箱还需要考虑悬架、轻量化、操控等等。 电动车不同样如此吗? 特斯拉生产出来一台续航1000km的产品太简单,把尺寸拉大一些,装下150kWh电池包之后,续航成绩可能都会破1300km。 但马斯克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堆砌电池带来的长续航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双向负担,负担成倍提升但收益都非常少,消费者多花十多万买更大电池包,续航可能只是多了200km、300km。 合理的续航非常重要,目前来看行业公认的续航是在600km左右,标定600km实际驾驶450km左右,这就是普通燃油车的通勤里程,完全够用。 而且,技术优秀的企业能够做出质量更小的电池包,60kWh的电池包能够跑600km左右是未来两年的发展成绩,这非常有利于电动车市场化,毕竟目前电池成本增长,小电池包长续航才是趋势,这样的电动车价格更低而且整体更为灵活。 一方面,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质量更轻,操控更好,最为关键的是补电速度更快,用车成本更低,这些都是一连串的附属优势,决定消费去留的核心关键。 超长续航电动车目前已经确定不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方向,除了市场化原因之外,补贴下滑、双积分重要性衰退对于企业来说,超长电动车更像是累赘。 毕竟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做不好BMS、高集成度电机,同时无法在电芯以及PACK方案上做出突破,这意味着大电池包在技术羸弱的企业面前,发挥不出来该有的效应。 所以,我更认为造1000km续航的电动车是一种非常可耻的事情,这恰恰反映出来企业战略发展晦暗不明,技术羸弱的核心弱点。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