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能源新闻(稿源) 2022-5-9 22:34 No.1600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倒卖新能源车订单可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咸鱼上搜索“新能源汽车电池”,竟然出现大量长期收购电池包的单子。


从前几乎无人问津,到当下雷声大作,动力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行业内乱象丛生

原材料涨价惹的祸


据EVTank披露,2020年中国市场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为47.8万吨,但是实际可统计的真实回收量仅为19.6万吨,且其中较大部分被并不具备回收资的企业处理。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认为,废旧电池回收率明显偏低,主要由于回收渠道不完善、缺乏市场监管等,大部分退役电池流入到非正规企业或个体手中,使得合规企业回收困难。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工信部于2016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8年9月、2020年12月及2021年11月,先后公布了三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被业内成为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


白名单上共有45家企业,也就是所谓的正规军,具备国家承认的动力电池回收资质。但实际情况是,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4S店、换电模式运营企业等,都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渠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多达4.06万家。2020年,我国新增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3321家,同比增长142.94%;到了2021年,新增相关企业一下暴涨至2.44万家,同比攀升635.17%。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非正规军不但抢夺货源,同时因为运营成本更低,可以以更高的价格获得货源,无形中又扰乱了行业内部的有序竞争。


吴辉表示,之所以有大量的电池回收企业开始布局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主要是因为锂电池相关原材料尤其是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让原本并不具备拆解价值的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盈利。


简单来说,就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仅提升了电动车价格的,也拉高了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经济价值。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51.7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了80%,较去年同期上涨近5倍;电解钴报价56.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5%,较去年同期上涨59%;电解镍价格为21.94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2.9%,较去年同期上涨78.7%。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诚然,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迫使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具备可持续性。但即便不考虑这部分因素,仅仅是新能源车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在持续推动锂价上行。


2021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约为12.26万元/吨,同比增长168.9%;氢氧化锂市场均价约为11.41万元/吨,同比攀升120.3%。


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三元材料回收折扣系数已经从去年年中的70%左右跳涨至140%,磷酸铁锂正极废粉更是在1个月内价格翻倍。


东莞证卷指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已经从2021年初的2000元/吨左右,增长至目前接近2万元/吨,废旧三元电池的回收价格已超过4万元/吨,价值更高的钴酸锂甚至超过了10万/吨。


很明显,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电池回收价格已经出现了虚高。


不仅如此,对于白名单上的45家企业来说,面对非正规军的搅局,企业需要付出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标的旧电池,通过牺牲利润来维持货源。如此一来,企业经营的风险进一步扩大。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东莞证券指出,目前国内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渠道建设并不完善,行业规范仍处于起始阶段,国家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尚未建立资质管理,行业内无序竞争、环保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


动力电池回收本就是高投入、高门槛的行业,只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才能避免出现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招标时,明确要求竞买方为白名单企业。此外,也要进一步防止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短期来看,动力电池回收比拼的是回收渠道。但是长期来看,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成熟,专利技术和回收工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当建立起足够高的技术壁垒,整个行业才会进入有序发展的阶段。



千亿风口来临

资本跑步入场


如果不考虑循环寿命,只看日历寿命的话,早期装机的动力电池普遍情况下使用6年左右就会退役。考虑到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自2015年开始放量,首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33.1万辆。按照时间推算,第一批动力电池的退役高峰期已近在眼前。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回收量高达59.1万吨,其中废旧动力电池的理论回收量为29.4万吨。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根据EVTank的预测,2026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1.2万吨,理论市场规模将达到943.2亿元。


当一个千亿风口摆在面前,不仅产业链上下齐动,资本也蜂拥而至。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早在2013年便通过收购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涉足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目前,邦普循环已经成为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全流程的技术标杆,是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的两大头部企业之一。


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320亿元,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多个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再落一子。


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在去年2月、7月、12月先后完成了A轮、B轮以及B+轮融资,融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102.8亿元、60亿元。不仅如此,蜂巢能源还在1月和10月,分别与华友钴业和巴斯夫签订了协议,将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展开合作。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作为中伟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贵州中伟循环在去年11月通过引入产业基金完成了增资扩股。在贵州生态环保基金以1.8亿元换得8.25%的股权后,贵州中伟循环的注册资本由4亿元增加至4.36亿元。


同月,中伟股份还与韩国的SungEel Hitech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欧洲开展电池回收、拆解及湿法冶炼项目合作。后者是一家电子废物回收和精炼公司,电池回收网络遍及韩国、中国、匈牙利、波兰、马来西亚。


此外,南通北新在去年3月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由盈科资本领投。公开资料显示,南通北新是一家动力电池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客户全部为前驱体、正极和镍钴行业头部企业。


同样在3月,国轩高科与合肥市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当地新建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该项目包括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在内的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120亿元,预计两年内竣工投产。


去年8月,亿纬锂能与格林美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前者将报废的含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废料提供给格林美,而后者将回收的镍产品供应给亿纬锂能,进一步提升两家企业所需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随后,孚能科技也与格林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孚能科技全球供应链所产生的退役/废旧动力电池及废料,由双方根据市场行情约定价格集中交付格林美回收、拆解、处置与利用,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去年9月,西恩科技获得数亿元战略投资,引入经纬中国、招商证券等多家新股东。该公司拥有危废、锂电综合利用以及材料开发三大业务板块,本轮融资后将加大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


去年11月,格林美与瑞浦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实现锂离子电池安全回收、贮存和绿色处置。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能源,是世界500强企业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的企业。


去年12月,华友钴业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三元前驱体的采购与合作,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三元正极及三元前驱体的研制、应用与交流等方面进行约定。


此外,中航锂电于去年9月拿到了120亿元的股权融资;辉能科技则在10月获得了3.26亿元的战略融资;赣锋锂业计划建立每年可回收10万吨退役锂电池的大型综合设备,通过扩充锂电池回收业务产能继续向下游拓展业务。


进入2022年,天能控股集团拟在江苏滨海县投建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高值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总投资30亿元。金圆股份与盛大奇立签署合作协议,拓展废旧锂电池回收网络,开展废旧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合作。



涨价潮下,电池回收真的火了?


容百科技与格林美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基于“镍钴资源开采—动力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制造—三元材料制造”产业链的战略合作体系。天奇股份发与京东科技合作,打造锂电池循环再利用生态体系。光华科技与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将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从二级市场的动作来看,动力电池回收确实火了,尤其是电池厂商们,可以用趋之若鹜来形容。主要也是因为回收再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闭环,提升企业的降本空间,让商业模式更加多元。


实际上,汽车厂商们也在积极布局,如国内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还有海外的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等。


总而言之,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但目前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溯源机制、网点合规等多重问题需要解决。


总的来说,风口提前到来确实让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但这并不是坏事,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能够更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毕竟我国动力电池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过高,回收再利用可以缓解上游供应紧缺的压力,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文章来源【凤凰网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