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数据能源(稿源) 2022-5-9 08:43 No.1480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35.70万元!1月19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价格已经比今年初增长19%,比去年同期涨幅超过554%!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与芯片短缺一起成为2021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两大现实难题。

尽管LG新能源和三星SDI及鹏辉能源的部分动力电池产品从今年1月1日起涨价,但至今宁德时代等国内主要头部企业的动力电池产品尚未宣布涨价。“国内主要头部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有示范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法涨价,涨价就意味着失去市场。”浙江浩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玉文说。

原材料涨价带来隐忧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已经成为近一年多来行业关注的热点。

1月19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涨6500元/吨,报35.70万元/吨;不同规格氢氧化锂均价涨5500元~7000元/吨,最高价报29.2万元/吨;金属锂涨4万元/吨,均价报171万元/吨。记者查询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锂电产业链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更是逐日上涨,且涨幅均超过1000元/吨。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金属锂现货价格涨幅高达175%,而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涨幅更是超过了418%。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与2020年年初相比,2021年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上涨108.9%,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价格上涨146.2%,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上涨190.2%。

原材料涨价,使相关原材料企业利润有所增加。“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虽然会让原材料供应商短时间内获利增加,但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并导致‘断链’风险,对于整个行业长远发展不利。”禾丰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泰全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涨下去,对整个行业是不健康的,较好的状态应是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稳定,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是正常的,但不能像现在这样一直涨个不停。

动力电池成本的提升,正在成为动力电池企业遭遇的新挑战。“2021年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根据我们的成本测算,常用的一些动力电池产品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山东鲁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梁书炳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其中,方形三元锂电池523的电芯成本由2021年初的0.45元/Wh上涨到目前的约0.75元/Wh;圆柱三元锂电池523电芯的理论成本则由2021年初的0.4元/Wh上涨到目前的约0.70元/W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理论成本由2021年初的0.33元/Wh上涨到目前的约0.6元/Wh;成本均上涨近1倍。

“整个2021年,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动力电池成本提升的压力基本没有传导给整车企业。”他说,除了宣布涨价的极少数动力电池产品,基本没有整车企业的动力电池采购合同价格上浮。

据记者了解,已经发布的动力电池企业财报显示,产业链上出现两极分化,即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而动力电池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况。其中,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企业赣锋锂业净利润增速为营收增速10倍以上;而动力电池企业孚能科技营收8.77亿元,同比增长207%,但净利润却为亏损2.26亿元,而且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净利润也有下滑。

背后原因供需错配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旺盛增长的市场,超出了上游原材料产量,这被称为是一种‘供需错配’,由此也导致原材料涨价难以止步,而且会使动力电池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山东省电池工业协会顾问谢瑜忠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其中,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增长近1.6倍,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有同步大幅增长,动力电池企业生产压力倍增,而原材料涨价使得动力电池企业产出与利润不成正比。而且,动力电池企业考虑到与整车企业的长期合作、议价能力、采购量、账期等因素,同时也在观望头部企业的动作,因此动力电池并未出现产品全面涨价的情况。

2022年以来的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其所宣布的原因基本都是整车原材料和相关零部件涨价,还没有把涨价理由归结于动力电池价格上浮。

“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与其上游的锂资源供应紧张、下游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等多方面原因有关。”招商证券分析师杨永年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在上游锂资源方面,国内的锂资源70%依靠进口,且缺乏国际定价权,国内储量有限、开采技术不足和成本较高等因素,都导致锂资源更多依赖进口,而且由于疫情带来的局部地区封锁和海运运力有限、海运价格上涨等因素,供应上也并不能做到及时和足量,这也致使有的资金实力较强的动力电池企业自行到海外去购买锂资源及锂矿。

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142.8%,表明了下游整车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也应看到动力电池企业承担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也几乎在同步上升。

中信证券分析师路海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伴随着蔓延全球起伏不定的疫情、美国持续高通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外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也均对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影响,截至目前,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基本集中于动力电池企业。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在多重压力之下,动力电池价格的上涨似乎已成一触即发之势。

“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增加、研发费用增长等因素带来的动力电池成本上升已经是压力山大,如果动力电池再不涨价,很多中小企业都快扛不住了。”广东江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总监姜振庭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力电池产品也应该随行就市,该涨就涨,像LG新能源、三星SDI等动力电池企业不是也涨价了吗,很多动力电池企业也没有能力一直承担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

“即使动力电池现在价格上涨,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韩玉文表示,今年以来,补贴退坡,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都已出现,但市场并未出现大的波动,表明从市场到消费者,都已经对此有较强的包容力。而且,在原材料涨价、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情况下,只有动力电池不涨价既不合理也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原材料价格涨幅巨大,这些负担只有全产业链共同分担,才有利于建立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目前存在的‘供需错配’局面,估计很难立即扭转。”杨永年分析,从新能源整车角度看,即使是今年部分整车涨价,也只有特斯拉的涨幅较大,平均超过万元,国内几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涨幅平均只有数千元,而且像比亚迪等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的车企并未涨价,从总的趋势看,国产新能源汽车本来就在与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竞争的一个关键阶段,且很多造车新势力尚未实现盈利,盲目大幅涨价肯定会削弱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总体上国内新能源汽车涨价空间不大,但动力电池行业集聚的涨价压力巨大,如果动力电池价格一次涨幅过大,或将迫使新能源汽车不得不降低产量。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中都会面临不断出现的矛盾,动力电池产业也是如此,包括成本上升压力与产品是否涨价这一矛盾。”路海波认为,不断解决矛盾是产业发展的常态。应该考虑从政策、管理、技术创新等角度多措并举,来破解动力电池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

路海波建议,在政策上,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考虑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补贴、减税、以奖代补等措施;在管理上,有关部门能否考虑从进口关税优惠、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低成本采购锂资源或与上游原材料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创新上,应该集中优势技术力量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力突破全固态电池量产等先进技术,从而减少对现有资源的强依赖现状,实现节能降本增效。“总之,不能将眼光盯在涨价这一个点或一条线上,多途径寻找突破口才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之道。”他表示。


文:赵建国 编辑:黄霞 版式:王琨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动力电池价格,稳得住吗?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