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层》凡君 编辑 陈骥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其中,“新能源汽车”在“缺席”一年后被再次提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站在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超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新能源汽车,释放了什么信号? 与此同时,两会车企代表们的建言关键词也将成为行业风向标。来自汽车行业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在2022年两会期间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综合各代表的议案和建议,“绿色低碳”、“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芯片”等成为车企代表们建言的关键词。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今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这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推动消费持续恢复”中提到,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非常好,均增长了一倍多,预计今年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大幅超出预期目标。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市场零售35.2万辆,主流新能源车企保持了稳健的销量表现,同比有135.7%的正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维持在17%的高位水平。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 事实上,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华西证券在3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政策方面,国家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在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路权等政策的推动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性能升级以及成本下探带来性价比优势逐步凸显,随着优质新车型的陆续上市,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不断增长,带动渗透率快速提升。 华西证券预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有望提前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进一步打开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推动产销量持续增长。 推动新能源汽车低碳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提到: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围绕推动绿色低碳等主要方向,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向大会提交了四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的建议》、《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建议》。 在《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中,雷军指出,完整、清晰、准确的碳足迹核算体系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截至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足迹政策管理体系,已发布3批共24个行业核算方法,但尚未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对此,雷军提出四点建议: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制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建立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完善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 无独有偶。聚焦双碳、智能网联汽车等议题,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公布了《关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车规级、大算力芯片国产化 支持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四项建议。 具体来看,陈虹发布的《关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均聚焦于“双碳”战略目标。 陈虹希望,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等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官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加强推进新能源汽车纳入碳交易管理。基于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工信部等部委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的效果,将它作为鼓励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二、扩大碳交易行业范围,将汽车行业包括在内,让汽车企业参与CCER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三、鼓励跨行业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行业将受惠跨行业碳交易得到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经济效益。 当前,为确保实现“双碳”目标,汽车行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将有效改善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不过目前,汽车行业因制造环节碳排放较少,未纳入碳排放管理重点行业。 芯片、智能网联、基础配套等成关键词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今年两会,来自汽车行业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围绕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等主题踊跃建言。其中,汽车芯片是行业关注焦点话题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提出,中国汽车要强应先解决芯片问题。一方面,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专项激励措施;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深度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汽车行业过去一年持续受到“缺芯”影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快发展,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基于此,陈虹在《关于推进车规级、大算力芯片国产化 支持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中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表示,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实现进口替代迫在眉睫,但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更多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崛起。 对此,张兴海建议,一是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尽早实现国产替代;二是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从政策、资金、配套设施等多方面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国产化项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车规级芯片生产和配套能力,以缓解当前国产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三是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我国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即将实现,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将达50%。 全国政协委员、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高度自动驾驶(HA)级智能网联汽车还缺乏清晰的商业化落地条件。主要表现在:我国现有法规条件下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等存在规制,智能网联汽车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还不够完善,高精地图的国家体系尚未形成;高度自动驾驶(HA)产品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认证还缺乏统一标准,各示范区认证结果尚未互联互通。 对此,竺延风建议,完善相关立法,稳妥有序推进道路开放,具有较强的迫切性。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是智能网联汽车“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应以真实物理场景的用户使用,推动技术进步、改善用户体验。 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出身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了三份提案,涉及加快自动驾驶无人化政策创新、促进智能交通普及、加快发展绿色AI,引导算力算法低碳发展等热点话题。 在关于“自动驾驶无人化政策创新”的提案中,李彦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引导并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无安全员的无人车上路,打造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载人运营政策先行区。二是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和发布实施,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用、无人化奠定法律基础。三是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挥5G的远程控制优势,通过车路协同促进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型升级,让真正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尽早行驶在中国道路上。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竺延风认为,结合“十四五”规划,推动各地逐步完善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加快示范城市建设。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加快推进试点,推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车联网交通设施,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加快形成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的国家体系,扩大高精地图开放应用,在车辆精确定位、超视距感知、协同决策等领域,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保障。 雷军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中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较低,导致充电速度慢、排队时间长、周转效率低等问题依然突出,难以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他建议,强化政策引领,统筹推进大功率快充网络规划布局;组建国家级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建设服务保障,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普及。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车桩比例约为3:1;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增量34万个,同比增长89.9%,而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7.5%。显而易见,本就发展滞后的充电基础设施增速低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曾庆洪与雷军不谋而合。曾庆洪建议,一方面是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旧城改造、城郊结合部开发时提前考虑用地规划、充电站布局、配电设施建设等问题,新增电力供应重点考虑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地带的电力升级改造,解决这些区域用电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革新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国家层面提高重视和统筹规划,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该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投入。 华西证券认为,汽车智能电动巨变,重塑产业秩序,看好汽车行业黄金十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供给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渗透。 本文来源【投资者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