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比亚迪,是因为电动汽车处于风口。 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在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下加速抢占燃油车的市场。 在A股上市汽车公司中, 比亚迪电动(参数|图片)车与燃油车相比占比较大。 电动车高速发展,对其他汽车厂商来说,电动车销量增加是来自燃油车的减少,也就是左手倒腾到右手;而对于比亚迪来说,电动车销量增长能为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量(销售)。 如果在整车环节选择投资标的,在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比亚迪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看好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在发展模式上陷入困境。 从国家的政策来看,发展电动车不是对燃油车的补充,而是替代,这就意味着电动车未来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在一个庞大的市场中,企业如何定位?如何选择竞争环节? 比亚迪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横跨了两个重要环节:电池系统、整车。 电池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30%左右。 这两个环节都是庞大的市场,在这两个环节中,无论在任何环节成功,都会成为一家庞大的公司。 从比亚迪的现状以及未来电动车市场规模来看,比亚迪很难(无法)在两个环节都会取得巨大成功,必须做出选择:是强化电池系统的竞争优势还是强化整车的竞争优势。 比亚迪选择了整车,利用自身在电池方面的优势强化整车的竞争优势,在内部形成闭环,利用自身的电池优势在整车环节全面开花:乘用车、巴士、卡车、叉车.........。 从现在来看,比亚迪似乎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机遇,症结在于比亚迪的“闭环”发展模式。 闭环模式让比亚迪在电动车的发展上至少陷入两个模式困境: 1.技术推动模式困境 2.规模--多元化发展模式困境。 技术推动模式困境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一个最大的变量在动力电池,用动力电池系统替代发动机动力系统。 动力电池还处于技术推动期,还在围绕能量密度、安全等要素研发,磷酸铁锂、三元锂、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还未最终定论。 研发是需要资金支持的,研发的费用最终摊销在下游整车上。 假设甲电池公司的电池研发费用能分摊到100万辆汽车上,乙公司的电池研发费用能装配到10万辆汽车上,每辆汽车保持同样的竞争力能分摊1000元研发费用,则甲公司能收到十亿费用做研发,而乙公司则能收到一亿元公司做研发。 显而易见,甲公司研发经费更加充足。 假设该技术研发需要5亿元,甲公司绰绰有余,多余资金可以进入下一步研发,而乙公司则研发费用不足,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需要公司别的业务来补贴。 在电动车起步阶段,比亚迪电动车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其电池的研发自然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随着电动车行业爆发,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进入,传统燃油车整车上加速转型,比亚迪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用以分摊电池研究的“单”车费用大幅提高,这就降低了整车的竞争力甚至进入恶性循环。 比亚迪闭环竞争模式带来的恶果已经初现端倪:在动力电池还处于技术快速迭代的时期,比亚迪还一直固守磷酸铁锂,名义上是磷酸铁锂在安全、成本等方面确实有优势,真实的意义可能是昭示公司在三 元(参数|图片)材料研发失败。 比亚迪已经意识到这一困境,把动力电池部门独立出来向外部整车厂商开放,但似乎是亡羊补牢了,原本为电池部门搭建网络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同时之前让外部整车厂商的望洋兴叹也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宁德时代的快速崛起已经远远把比亚迪抛在身后。 与比亚迪闭环模式相近的还有因特尔,因特尔在5nm研发失败,让晶圆加工部门进入代工市场。 同样的问题在华为手机芯片上也有。 这种闭环模式在公司终端产品处于优势的时候会加强终端产品竞争优势,一旦终端产品处于劣势又会反过来牵制产品技术的迭代。 对于比亚迪、因特尔、华为在闭环模式上竞争优势能延续多久,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比亚迪维持了短短几年时间,因特尔延续了几十年,华为还未知。 规模与多元化困境 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进入一个新行业,如果这个行业规模比较小,则这家公司可以参与这个行业多个业务并建立竞争优势。 在电动车行业起步阶段,比亚迪切入电动车产业链多个环节对于一家大型公司进入小型行业来说符合产业发展逻辑。 在新兴行业,由于规模过小,很多公司都不愿介入(或者没有发现),行业内的公司必须要做没有其他公司 做的,没有其他公司 能做的。 比亚迪对电动车市场先知先觉,锂电池是比亚迪的强项(没有其他公司能做),同时比亚迪在整车环节取得一定成绩,依靠自己的强势介入电池系统和整车两个环节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公司要维持多个业务并保持在这些业务的竞争优势,必须与行业保持一致的发展速度,但对于爆炸式发展的行业的来说,很少有公司能做到,这时候,公司会选择放弃(或弱化)部分业务只抓主要业务。 显而易见,电动车就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行业。 比亚迪需要作出选择,是强化电池优势还是强化整车优势? 锂电池是比亚迪的强项,比亚迪整车在国内自主品牌中有一定地位,但在整个市场中竞争地位并不占优。 强化动力电池业务,把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出来,为外部汽车厂商提供电池,以当时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地位以及当时市场上动力电池的缺乏,应该很容易搭建渠道,占据先发优势,维持动力电池的一线竞争地位。当然,这会降低整车竞争力。 强化整车竞争优势,只为公司内部提供动力电池,在其他电池公司还未进入电动车市场,比亚迪凭借动力电池优势巩固了其在电动车整车市场的优势。但一旦其他电池公司大规模进入,其他整车上解决了电池问题,凭借已积累的品牌、渠道、规模等优势会很快把比亚迪拉下马。 比亚迪选择了强化整车优势,动力电池在公司内部形成闭环,公司业务在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全线开花:乘用车,公交车、电动卡车、叉车等。 但是,随着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公司发力,比亚迪封闭的发展模式反而制约了自身动力电池的发展。 宁德时代等电池公司凭借第三方独立性进入了大部分整车厂供应链,而比亚迪动力电池仍然受制于公司自身的整车发展,被宁德时代远远抛在身后。 现在的比亚迪可以说是强敌环伺: 动力电池面对宁德时代、LG,松下,国轩高科等第三方独立电池公司。 在乘用车面对蔚来汽车、上海汽车等整车公司。 在巴士面对宇通汽车等。 在卡车则面对传统卡车公司的进入。 .......... 比亚迪所有产品都面临激烈竞争,而且很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难以占据优势。 比亚迪如何突围? 本文来源【把风筝握手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