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绿色电动能(稿源) 2022-5-4 14:27 No.1264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的首要关注点,其关注度超越了续航里程不够和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


据公开的资料和报道显示,在新能源领域,2018年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件已经达到40余起。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非常复杂的。当前业内,包括宁德时代等的制造商都在动力电池产品安全上追求零事故,除了生产和品质上的安全监控外,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收集使用数据,来减少事故。


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万新能源汽车在路上行驶,发生几起交通事故是无法避免的,相对于电池燃烧,做到安全驾驶无疑是更重要的,而且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车身更重,发生汽车相撞的时候相对更加安全。2018年全国召唤回的缺陷汽车比例,远高于新能源,为何普通汽车的自然被视为事故,而新能源被拎出来还是源于大众对新事物的恐惧心理。


电池安全对于整车安全至关重要,每个厂家都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其进行研发和测试,使电池能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对于电动车厂家而言,一旦自身的产品发生了电池燃烧/爆炸,将会对其品牌、销售产生不可估量的购买信心打击。各厂家往往都会考虑各种极端情况,高于国家标准地进行研发和测试,在电池安全问题上不敢有半点的松懈。


所以,对于电池这样一个“众矢之的”,厂家花费的经历可谓最多,反而让这个“最危险”的部分变成了“最安全”的部件。还是那句话,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在售电动车,大家都可以对电池的安全问题放心。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明确指出电池的安全合格指标,其中的验证方式也远远超出我们日常所碰到的条件。监督厂商好对安全合格标准的执行是当务之急。


造成起火的成因


动力电池、充电防护、使用不当


1.动力电池问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因


大多数电动汽车都以锂电池为主要电池原料,锂电池由于采用有机电解质体系,易燃也易氧化,发生碰撞或挤压容易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某些动力电池质量较差,电解液会出现漏液情况,一旦遇热或与氧气接触,也会分解燃烧并引燃电池组。


动力电池喉箍位置不对、内部高压附件及线路排布不合理或防护设计欠缺等问题,也容易造成电池过热、短路等安全隐患。


2.充电时防护措施不当也易导致安全事故


市面上的充电设备大都是采用被动充电方式,防护效果不高,当BMS(电池管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充电机就会失去控制。充电过度时,容易引起短路,导致起火事故。此外,如果在较为低温的环境下充电,由于缺乏预热措施,而引发动力电池与环境温度差较大,也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之一。


3.使用不当为主的其他原因也易引发安全事故


电池在使用时,遇到液体浸泡、隔膜破损、绝缘损毁、使用时间过长等情况,都可能引发短路或性能参数异常,进而引起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多发背后暴露出的原因


企业、技术、监控体系、安全建设、专业知识


1.部分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忽视了产品质量


随着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方面推广力度的增大以及市场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为了搭上补贴的末班车、扩大市场份额,部分不具备产业基储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相关企业,盲目进行数量扩张和产能扩大,忽视了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安全性检测规范。


2.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发展滞后


我国动力电池研发能力不高,企业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也不足,缺乏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产能利用率较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偶有出现漏液、变形、排气、起火、爆炸等风险事故。


电池的整体设计缺乏合理性,没有统一的规划,BMS系统的防护功能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企业过多注重了能量密度的提高,而在安全性能方面只要求达到最低标准即可,这也无疑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电动汽车的监控体系建设不力


我国电动汽车不论在某个环节或是整车监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和充电设施的使用监管还不到位,导致设备老化和坏损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时间充电会带来安全隐患:电动大巴的电池和整车制造商也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乏整体监控能力。虽然目前电动汽车的监控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监控系统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在安全事故的预警和报错方面,只作为数据采集工具。


4.政府缺乏加强电动汽车安全建设的有效措施


目前来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却缺乏对电动汽车系统的了解和研究,没有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整车和零部件的安全监测标准,但不系统,对相关部门及企业指导性不强。技术监督部门更是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缺少出厂检验、入库检验等相关标准及手段。此外,电动汽车年检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电驱动动力系统的年检方式的缺乏,更是加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5.专业知识的匮乏


在我国,电动汽车属于新兴行业,相关人才储备不足,没有系统的培训与教育体系,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而部分从事于电动汽车生产或研发的企业,其核心技术的掌握也相对缺失。


提高电动车安全性


政策、研发、质量、专业知识


1.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


应加强合作,加快电动汽车的相关标准、安检措施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并成立专门的部门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学习,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


应科学、合理的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在资金和技术上进行长期投入,建立有效的车企资质认证政策和入围退出机制。


把控检测关口,严格执行汽车年检制度、产品合格证制度、零部件检测制度。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市场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维护其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行业有序、安全、稳定发展。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要从电池的研发入手,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不易燃烧的电池,如不易燃的电解质、耐高温不易变形的隔膜、低内阻低发热量的正负极材料,以及遇到不正常温升情况时能够自行隔断电化学反应的机制。


做好模块和系统的安全设计,保持均衡与适宜的温度场,强化BMS系统的保护功能,加强电池的安全性测试,确保过充电时的安全性。


3.企业要把好产品质量一关


电动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质量对于安全性十分重要。面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利好政策,企业必须保持冷静,不能盲目的扩大数量和产能,要严格把控质量关,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每一个出厂的产品都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测试,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能投入市场,已经出现安全问题的产品要及时召回、维修。


4.强化科普与知识储备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合作的模式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知识储备量和职业能力。同时,从市场角度出发,加强科普宣传,对消费者进行专门的安全辅导,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意识的提升。


来源:清研车联(ID:tsing_auto_i-tech)




本文来源【焉知新能源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