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粉丝群里刚好在讨论“买or不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市面上能够选购的新能源车型主要可以分为混动和纯电两大类。就进化趋势而言,“纯电”俨然成为一股激流。只是,“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长”仍然掣肘了电动车的普及潜力。在“油与电”的过渡阶段,增程式电动车的存在能够踩准消费者的痛点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吴邪 细心的读者朋友一定会发现,虽说笔者在标题中抛出了“增程式该论混动,还是电动”的争议点,但在导语末尾又直接采纳了“增程式电动车”的说法。其实,这已经表明了笔者对于这一争议的倾向,增程式以电动论或许更为合适。 ▎增程式,为何物? 从字面意思来看,“增程式”即为“增加续航里程的模式”,显然是奔着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这一问题而来的。增程式电动车的通俗定义可以如此解释:在这类车型中,真正驱动车轮是电动机系统,发动机不参与驱动,仅仅带动发电机来发电。这也是笔者把增程式作电动论的依据。 在阅读与增程式相关的论文中,笔者截取了一张汽车动力“油电过渡”的发展路线图。从纯油到纯电,我们可以划分出四大类车型: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从左至右,电气化程度逐渐加深,注意一个细节,示意图中的电池部分(Battery),所画方框面积也在增大,说明电池容量是逐渐加大的。 在“油与电”之间起过渡桥梁作用的正是“混合动力”,具体分为HEV(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 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大类。按照混合程度的不同,在每一大类的下面又细分为并联、混联和串联三类。 注:纯电动汽车又分为燃料电池车和普通的蓄电池车 增程式电动车所处的分类区已经在图中用红框标出,等价为“串联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这张路线图中,倾向的观点是:因为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存在,所以增程式仍以混动论,这与笔者的看法有所出入。 其实,在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中,规定有这样一段话: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汽车。很明显,在政策层面上,增程式已经被归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大类,这与路线图的主张相吻合。 不过,“增程式该论混动,还是电动”的争议并不是计较于纯粹的概念。划分于混合动力,无意中弱化了增程式电机驱动的本质特征。在笔者看来,增程式仍是一类“如假包换”的电动车。 ▎增程式,过渡阶段的最佳选择吗? 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原理很好理解:在行驶过程中,首先消耗的是纯电续航里程,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对电池充电,以雪佛兰 雪佛兰Volt 而相较于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动机在电量充足的条件下完全不参与工作,即使补充电量,也只负责带动发电。这样的设计主要有三点优势:1、噪音小,在纯电续航里程中,发动机不启动,这完全是一辆电动车;2、难度低,相比于发动机仍要介入驱动的混动模式,单纯的“电驱动”技术难度低,不需要考虑复杂模式的切换; 3、更省油,也许,有些读者朋友会提出疑问,“先把油发电,再把电转化成动力,两次转换效率之后还能更省油?”其实,这就需要提到发动机最佳燃油工况的问题。在实际行车过程中,传统燃油车遇到的工况条件十分复杂,很难达到最佳效率点,通常只有30%左右。但是,当发动机从“参与驱动”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之后,仅仅负责发电,完全可以调校为最佳燃油效率点。即使再经过电作为“二次能源”的转换,也还是会省油。而且,由于增程式可以外接充电,综合节油超过50%。 ▎在美国,增程式发展如何? 但凡提到增程式电动车,总是绕不开雪佛兰Volt,虽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是放之美国市场,早年间就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特斯拉还没有崛起的年代里,雪佛兰Volt和日产 从2016年美国市场电动车销量TOP 5榜单来看,特斯拉俨然成为最大赢家, 相比之下,“老对手”日产聆风以14,006辆的成绩居于第五位,在老美眼中,出于传统造车品牌之手的电动车型,雪佛兰Volt似乎更受欢迎,凭发动机带动“发电”以增加续航里程的解决方案也已被市场所接受。 日产聆风(纯电动) 但有一个事实还是要特别注意:雪佛兰Volt在全球的销量分布中,美国市场占比远超于50%,而日产聆风没有如此厚重的“国家色彩”,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分布比较均衡,累计10万辆的销量成绩也早在2014年就已达成。 ▎国内市场增程式发展现状 聊完美国市场,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中国国内市场。从乘联会发布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进口车型没有计入其中),比亚迪包揽前三甲,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比亚迪 比较特殊的现象是,销量最好的比亚迪唐和秦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非增程式),但从车型类别来说,市场上常见的、更多的是纯电动车型,如果把榜单扩展到TOP 10,其中的纯电动车型更是占到了7款,而上榜车型中,根本看不到增程式电动车的身影。 这不得不令人反思,看上去美好的增程式电动车,为何寻觅不得呢?难道是传统车企从来没有考虑过生产增程式电动车吗? 其实不然,虽然远没有常规混动以及纯电动那么受到重视,但存世的车型还是有的,比如,国内首台小型增程式电动车奇瑞S18D-REEV,以帝豪EC系列为基础的吉利GPECS-EC7,2014年发布的传祺GA5增程式电动车,以及名噪一时的增程式超跑泰克鲁斯·腾风。而收购了美国Karma公司,并拿到新能源车“准生证”的万向汽车也有计划首款投资增程式电动车。 只是,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增程式电动车,实在没有踪迹。 泰克鲁斯·腾风(增程式) ▎另类思考: 文章到这里,有读者朋友一定会心生疑窦,前半部分讲述了增程式电动车的诸多优势,甚至有在油电过渡阶段独领风骚的潜质,但为何市场的反应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呢?暂且抛却地方补贴政策的潜在影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笔者有一点另类思考:或许,常常被说教的“里程焦虑”的痛点本没有那么“痛”。 以比亚迪E6作比,官方资料显示的满电续航里程为400公里,即使考虑到实际路况因素,真实里程也许没有这么多,但对折说,也有200公里的冗余,已经满足了日常通勤。增程式的初衷虽好,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但假使平常基本用不到发动机的“增程功能”,反而徒增累赘,的确不及纯电动的技术直接。 况且,笔者在准备下一个选题,并走访低速电动车市场的过程中,居然也发现有增程式低速电动车的存在,当然,其发动机带动“发电”的技术看上去略为简陋,增程的噱头意义更足。当发动机启动时“嗷”的那一嗓子,彻底击毁了笔者为增程式背书的本愿,假如高速电动车的增程式技术也是这般“粗鲁”,背后的工程师们确实应该好好回炉一下NVH的相关课程了。 毋庸置疑的,纯电时代的完全到来,仍然寄希望于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这两大瓶颈的技术突破。如果想真正取代油车,请达到如油车一般的加油速度以及一箱油跑完的路。在百家峥嵘的过渡阶段,最接近纯电的“混动技术”——增程式的用武之地究竟有多大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想要了解更及时、更全面的车市消息,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AutoTong 本文来源【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