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概念股即将上新。充电桩第一股或将花落特来电。 3月8日,特锐德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特锐德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特来电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目前,本次分拆上市方案已经由董事会审议通过。 市场份额领先的光鲜背后,特来电的日子并不好过。内有股价接连下跌引发投资者不满,外有星星充电、云快充等竞品虎视眈眈,加之“骗取国家补贴”、修改财报等质疑不断,特来电能否拿下“充电桩第一股”的名号?上市之后,又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1、母公司市值腰斩 根据特锐德3月8日发布的公告,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特来电分拆至科创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特锐德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特来电的控股权。 对于拆分的目的,公告称,特锐德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通过科创板融资增强资金实力,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的做大做强,增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背靠“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特来电算不得出身草根。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德合资的股份制企业。凭借箱式电力设备制造的核心业务,特锐德于2009年10月成功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巅峰市值达400亿。 2014年,特锐德开始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领域,计划次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建10万个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终端。 彼时,新能源汽车刚刚在国内崭露头角,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都在这一年成立。 找准了风口,但特来电后来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母公司特锐德的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虽贵为创业板第一股,但此后几年业绩起伏,全线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应收款项飙升,占到总资产比例的25%以上。 截至3月16日收盘,特锐德总市值198亿,较巅峰时期跌去一半。 在特锐德投资者眼里,特锐德“股价和业绩不成正比”,鲜少考虑总市值维护。筹备分拆上市,股价砍半,置看好企业发展的广大小股东于不顾。 有股民在论坛里发言称:“公司股价二级市场连续下跌,前段时间修改五年财报,调整特来电激励方案给市场的反映是公司财务混乱及利益输送,真心想看到于董事长及管理层能给投资者及二级市场带来良性发展的信心。” 所谓“修改财报”,是指特锐德在2021年12月17日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公司早期多项业务的调整,现需调整2016-2020年、2021年1-3季度的相关财报科目。 更正后,特锐德2016年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减少2700万元、8734万元、3124万元、4536万元,2020年增加3449万元,2021年1-3季度增加1454万元。深交所立即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各项业务的具体开展情况,如今变更的依据及合理性等。 特锐德回复称:“本次会计差错,不存在故意通过变更调节特来电利润的情形。公司通过2021年本次全面自查,认识到部门内控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财务人员的能力需要提高,并开展了多次财务培训,努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切实保障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2、亏损三年又三年 暂且不论是否变更调节利润,盈利难始终是特来电绕不开的话题。 “今年我们的投资不少于10个亿,而且已经做好了亏三年的准备。”2015年,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于德翔后来表示,5年来特锐德在充电网络项目上投资了50多亿元。前期铺设投入巨大,后期回收周期长。加之充电业务的收入规模低于充电业务成本,导致特来电基本无法直接向银行借款融资,现金流压力较大。 然而,亏了三年,还有三年。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在2020年表示,“特来电的成绩背后是巨大资金的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政策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特来电成立前四年亏得心惊胆战,也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现在特来电刚刚进入经营盈亏平衡期。” 但事实并非如此乐观。据特锐德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来电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19.25亿元和31.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和-1.35亿元。 在3月8日特锐德发布的公告中,“未来盈利情况”也是重要内容。公告称,通过本次分拆,特来电的发展与创新将进一步提速,投融资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进而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 “烧钱”何日到头,还需时间的检阅。 3、骗保争议不断 盈利困难,无疑与充电桩行业的特点有关。尤其聚焦特来电,于德翔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把充电桩当作一个‘插头’的企业绝对活不下来,特锐德要做的不是充电桩,而是充电网”。 要做成“充电网”,电桩的广泛铺设更必不可少。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2月,特来电在全国运营充电桩数量达26.4万台。 但这一铺,也铺出了不少问题。 3月14日,汽车博主、六百万粉大V@韩路在微博上吐槽特来电地面充电桩“又脏又烂、没一个能用”,引发热议。 根据现场视频,在合肥一游乐场的停车场里,特来电安装了许多充电桩,但充电桩全部“趴”在地面上,一旦遇到大雨就会泡在水里。充电枪也被各类杂物全部堵死,完全无法使用。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有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充电桩要么是抢不到,要么是摆了一堆无人问津,之前也见过一排的特来电坏桩无人检修的情况。 有观点认为,特来电此举是为了“骗保”。2020年开始,中央提出发展“新基建”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充电桩位列“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中。而政府补贴也始终是特来电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特锐德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共获得充电桩补贴6656万元、充电桩运营奖励1931万元。 这不是特来电第一次陷入“骗保”争议。就在几天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地,一排特来电充电桩闲置在山野之处,视频拍摄者称,该地一年多前安装了100多座充电桩,至今闲置,并未投入使用。 对此,特来电回应称:“该景区还未开放,所以建好后没有投入使用,是规划建设部分。建设至今公司和景区均未申请过任何国家补贴,不存在网传骗取政府补贴情况。” 2019年12月,同样在合肥,有网友在“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留言中称,“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公交车站停车场建造的所有电动汽车充电桩均没有充电接口、更没有通电。建设的充电桩已经开始生锈”。因此,该网友质疑合肥特来电涉嫌骗取政府补贴。 官方回应称,相关充电站不涉及补贴;2021年3月,特来电与多位“众泰云100S”新能源汽车车主发生矛盾,被质疑“骗取补贴”,并被诉至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过法院最终并未对特来电做出骗补界定。 “骗补疑云”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特来电为了铺市场而忽视产品检修,也是不争的事实。 4、充电桩赛道拥挤 除了内忧,特来电面临的“外患”也不少。作为当下热门的赛道,充电桩行业赛道拥挤程度十分夸张。 充电桩用户黏度小,市占率对未来用户选择来说十分关键。但特来电引以为豪的市占率的优势已经缩小。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2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4家。其中,星星充电运营27万台,已经超过特来电运营的26.4万台。 同时,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云快充运营15.6万台,市占率都很接近。 星星充电也正准备冲击资本市场。星星充电曾于2020年10月9日公告称,其母公司万帮数字能源拟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并上市,公司正在接受国泰君安辅导。特来电则在两个月后的2020年12月2日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银河证券。 从上市进程来看,如今似乎是特来电赶在了前头。但正式登陆科创板前,尚有许多不确定性存在。 3月14日,特锐德召开业绩交流会。针对本次分拆上市的市场风险,特锐德直言,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未来仍将保持较大的投资需求,市场规模的增长预期将使现有竞争者加强在该领域的投入,并吸引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若未来行业内企业无序扩张并持续发生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的情况,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存在无法达到既定经营目标的风险。 不论特来电冲击“充电桩第一股”成功与否,还是上市后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在如今的政策背景下,新能源始终是被鼓励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政府明确提出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充电网是连接、匹配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通道。 这个风口的“浪尖”,总有人要站上去。 文章来源【经理人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