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洪钧。转载请注明作者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态势 自 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①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 6年产销量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存量已经超过 500万辆。2018年 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产销量超过 120万辆。 ②新能源乘用车已经覆盖 A00-D,新能源商用车,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完成 46万辆,纯电动物流车已经有 140多万辆。 ③动力电池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宁德时代已经电池销量是世界第一。 ④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已经超过 600公里,五菱 mini(参数|图片)纯电动乘用车已经销售价格已经降到2.8 万元/台,其月销量已经超过2 万台。 ⑤据统计,截至 2020年 9月份,全国累计建设充电站 4.2万座、换电站 525座、各类充电桩 142万个,车桩比约为 3.1∶1。其中公共充电桩62.6 万,占到了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93%,占全球公共充电桩总量的66%,涵盖了高速公路快充站、城市公共站、公交物流专用站、社区私人共享桩、港口岸电等各类充电设施,覆盖全国29 个省、273 座城市,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电服务网络。 燃料电池发动机已经有120 千瓦产品。中国的氢能汽车存量已经是第一,目前中国加氢站数量有100 座,跃居全球第一。 二、《规划(2021-2035 年)》的作用和意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规划》对于坚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 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而这次名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删掉了“节能”二字,其意义是突出了“新能源”的地位。是国家层面宏观意义上的顶层设计。 三、《规划(2021-2035 年)》权威和科学性 经国务院的批准,整个《规划》编制的起草组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财办、发改委等共计12 个部门组成。(权威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还邀请了咨询委员会,涉及除汽车以外,包括能源、交通、通信领域相关行业的专家。在起草组和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下设编写组,由装备中心牵头,同时还联合了汽车协会、学会,包括中汽中心,中国汽研,包括百人会等相关机构,开展了六大研究课题,更好的支撑整个规划的研究和编制。(科学性) 据介绍,《规划》编制从2019 年的2 月份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集成多部门的研究力量,多渠道地听取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多次进行企业调研终于在2020 年10 月份,《规划》正式印制。(科学性) 四、《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 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力争经过 15年地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化”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提出了融合创新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六、《规划》的整体框架 《规划》的整体框架是“1+3个 5”: (一)1项总体部署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绿色消费引导等方面作用,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形成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3)协调推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协调推进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开放发展 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七、《规划》提出了“三新” (一)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二)新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包括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已经形成了发展的新动能。 (三)新特征” 开放融合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征。目前传统的汽车由零部件、整车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也是因为融合创新带来了产业生态的办法。 八《规划》的 5项重点任务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发合作。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横三纵”,建设技术创新平台,以及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三条技术路线没有变化,三横当中,重点是拓展和延伸智能化了网联化技术,就是增加了第一个纬度。 2、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重点提出的是操作系统和动力电池全价值链的发展,同时提出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的水平,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强化质量安全保障,重点对安全保障体系做出了明确地要求。 3、动产业融合发展 要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这三大领域的融合发展。 主要是介绍了构建人车路云,包括多层的数据融合和计算的处理平台,以及强化新能源汽车数据分级分类的相应的管理。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充换电的基础设施,以及智能路网地设施,以及加氢的基础设施,其中在智能路网地设施当中,重点提出了推进新一代无限通信技术建设,以及加快 C-V2X标准制定方面的内容。 5.深化开放合作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两个方面。 九、《规划》5大专栏任务 1、建设智能基础设施的服务平台 2、开展相关的充换电加氢 3、智能交通的综合示范应用 4、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5、基础设施智能管理。 十、《规划》的5 大保障措施 1、深化行业管理改革 2、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5、加强组织协同 十一、总结 《规划(2021-2035年)》是国务院的文件,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是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与国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密切相关的。 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划(2021-2035年)》,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