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7家新能源车企资质被工信部特别公示,生产资质堪忧

新能源观察员(稿源) 2022-4-29 14:57 No.3120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近500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但迄今为止,发改委仅仅核发了16个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这其中也只有10家通过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审核,即使加上无需再次申请资质的传统车企们,造车大军里还是有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资质。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资质一票难求。但是有些车企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后,却迟迟拿不出合格的产品,有些企业生产研发达不到相关要求,也一直没能通过审核。


昨日,工信部再次放出“重磅炸弹”,27家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被公开点名,这意味着被点名的27家企业需要重新接受工信部39号令的资格审查,在此之前,它们都不能再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了。


27家车企被正式公告


11月6日,工信部网站上发布《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27家企业正式上榜。其中不乏华晨汽车、长安标致雪铁龙、凯翼汽车、重庆五洲龙等过去在传统车企里面我们耳熟能详的车企。



实际上,这份公告并不突然。在今年的9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就发布了关于对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公示的通知。上次是公示,经过两个多月以后,这次是正式公告。


彼时的通知上说明了这是对2017年7月1日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但是已经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30家企业进行公示。这次的正式公告同样是针对这些企业。



E车汇在对比上一次的公示中发现,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次的公示里,但是在此次的公告中并未出现,这说明此3家企业在公示期间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查,暂时不用担心资质被拿掉。


除此之外,在这份正式公告中,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值得关注。这家车企是有SUV资质的,也包括新能源SUV车型。现在它已经被新造车势力电咖汽车收购,是电咖汽车获取资质的重要棋子,甚至代表电咖汽车重要战略的SUV项目也在今年7月落户泉州。当时的消息称这一项目将以西虎汽车的名义投产,后续产品申报也用西虎汽车的资质。



此次被公告后,西虎汽车在通过工信部的再次审查前无法申报新产品了。尽管目前,电咖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


EV10(参数|图片)仍在采用东南汽车代工的模式进行生产,但这毕竟规模不大。种种迹象表明SUV车型对电咖汽车更为重要,没有了资质,电咖汽车接下来的路可能更不好走。


滥竽充数的时代已过去


不仅是收紧了收购资质的路,此次工信部的公告可以说是正式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资质大清理的序幕,能者则上,不行就淘汰。



按照目前的规定,要造新能源汽车必须通过两令。其一是发改委的“27号令”,其二是工信部的“39号令”。



2015年,发改委颁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业界称其为“27号令”,自2016年3月启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以来,获得资质的16家企业,都是按照“27号令”的规定来办理申请的。


39号令,全称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是由工信部在2017年1月6号发布,并于2017年7月1号开始实施的。后面通过工信部审核的10家企业也都是按照“39号令”来审查的。


这两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入门政策条款都很多,非常详细,要想通过审查,必须每一项都要满足。



在“39号令”中,明确提出了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而对39号令施行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定进行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否则将暂停生产。


12个月未正常生产的企业除了会被取消资质之外,已经进入免税目录的车型也将被剔除。按照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公告,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后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将从《目录》中撤销并不再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


工信部昨日的公告就是在执行这一政策。



发改委那边同样如此,虽然没有传出发改委要清理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消息,但是发改委早早就公示了“27号令”的升级版。尽管是政策公示,还未正式实施,但其严苛程度可见一斑,现在再想通过这一审查,难上加难。



本文来源【E车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