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蒲南溪 不久前出台的《“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要求三年后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智慧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以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作为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撑,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显然是“电动四川”行动的关键第一步。集合学界和业界专家的观点,川观智库为充换电基础设施中的充电桩建设提出操作建议。 A 怎么看? 川观智库认为,四川充电桩的补量任务确实紧迫,但建设要稳胜过建设要快,充电桩的建设规划要紧跟新能源汽车的总量、流量(即车流量,反应出新能源汽车在马路上的使用情况)、类型等,重在灵活动态而不是一成不变。 四川充电桩数量缺口大,建设数量应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适度超前 先厘清四川充电桩的现状。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年3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截至今年3月,四川的公共充电桩总量是4.2万个(不含私人充电桩),首次进入全国省份(自治区、直辖市)TOP10榜,排在第十位。 尽管充电联盟的数据仅由成员单位上报,但基于联盟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电网企业、通讯服务商、充电设施制造商、充电运营服务商等,所以联盟统计的TOP10榜单足以反映出,四川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在全国不算“冒尖”。同一统计口径下,截至3月第一名广东省的公共充电桩总量是20.1万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西华大学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忆强、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会长童君等人均表示,综合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的量来看,四川的充电桩总量也长期徘徊在全国第十位左右。 受访专家提醒,充电桩的建设不是解决“有电充”就行,建设的思路应当是比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适度超前,以此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充电服务,避免排队耗时、充电耗时等,进而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用章弘的话说,充换电设施的建造是打通新能源汽车消费堵点的关键举措。 循着这样的思路再看四川省的充电桩数量,则暴露出很大的缺口。 首先,缺口埋伏在充电桩的建设增速追不上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速。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4月中旬公布的最新统计,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38.20%。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呈如此高速增长的态势下,章弘分析认为今年四川的新能源汽车增量也不会少,“如果2022年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消费量增长50%,保有量将超过46万辆;如果像其他多个省市预估的那样,新能源汽车增长能达到100%,保有量将超过66万辆。”他表示,这意味着如果要像一些新能源汽车普及得好的城市那样追求车桩比不超过2:1甚至1:1的话,四川的充电桩数量还远远不够。 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已有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四川省的充电设施数量有9.19万个(含部分私人充电桩),较半年前的2021年10月,增长了46.8%。增速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聚焦成都,情况相似——今年1月至2月,成都新建充电桩2670个,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8300辆,车桩的增量比为6.85:1(根据成都市经信局的公开数据)。 对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目标,四川充电桩数量的缺口也很大。根据“电动四川”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5年四川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什么是全国平均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显示,2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月渗透率达到19.2%。而多个机构的预测称,到今年底这个数值就可能突破30%,甚至增加到35%。 对于私家车保有量超过1200万辆的四川市场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未来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充电桩,以此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思极星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沈磊直言,“有(充电)桩才会有人用(新能源)车”。 四川充电桩用电量在全国靠前,应细分新能源汽车类型动态调整充电桩建设规划 四川的充电桩建设面临紧迫的补量任务,是不是该立马“大建特建”?受访专家提出反对的声音,强调稳比急重要,稳的意思是切忌只为增加充电桩的数量而急忙投入大量资本。 童君、沈磊等人介绍,虽然四川的充电桩总量在全国不突出,用电量却一直很靠前。充电联盟的统计显示,四川长期稳居充电电量TOP10省份的第三位。今年3月四川的公共充电桩充电电量以超过8550万千瓦时的值排在全国第三,一年前的2021年3月,这一数值是4661.8万千瓦时,依然是全国第三。 童君解释,上述现象一定程度体现了四川的充电桩利用率高。她提醒,值得调换角度思考一些充电桩总量领先的地区,充电桩利用率却没有超过四川的原因。“走在前面的地区,先行先试,但越早投入的充电桩,在技术上越难适用后面推出的新车型,可能就被弃用了。” 由此她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充电桩作为新基建包含着多门新技术的应用,经历着快速的更新迭代、突破升级,日新月异的技术决定着充电桩的建设也面临迅速变化,所以宜稳不宜急。如彭忆强分析的,通过控制软件技术、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等)器件应用、拓扑结构优化等研究,已经高达98%以上的交直流充电技术理论上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置身于产业的迅猛发展中,沈磊也相信或许再过两三年,现在花60分钟的充电会压缩到10分钟以内。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之所以能“稳”住,也与供需尚且保持着平衡有关。彭忆强表示,以目前(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市保有的26.3万辆新能源汽车,对应累计建成的63670个充电桩(部分私人充电桩未纳入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用户在成都市区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服务,并且满足短途驾乘需求,“弊端只在中远程行驶时有显现”。而在童君看来,以小长假集中出行时存在的充电难问题来鞭策充电桩快马加鞭高密度覆盖,并不可取。“节假日是特殊节点,从车辆使用的整个时间维度看,是极短暂的焦虑,不用放大。” 在受访专家看来,不急方能冷静下来科学全面的审视。按照童君的说法,外行看数量,内行看电量。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关注充电桩的总量外,还要深入地分析各种信息。以车桩比为例,车包括私家车、公车,私家车中有真正只自用的,也有从事网约车的;同样的,桩有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专用充电桩等区别。“所以先弄清楚车辆的结构,再进行充电桩的规划布局。”童君认为,这是需要政府做的,通过规划为资本指引方向,稳健从容地投身充电桩建设的热潮。 彭忆强建议,四川应该详细调研考察新能源汽车的流量、类型,以确定全省范围内车桩比指标,并且保持对车辆的变化情况追踪,灵活动态调整车桩比要求,引导充电桩的建设。“根据电动汽车在各地、各行业的实际充电场景,区分公交大巴、出租车、租赁车、物流车、环卫车、私人用车的不同充电需求,细分应用场景车桩比规划。”沈磊也认为,政府在进行规划时,应当区分不同类型的充电桩需求。 据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四川21个市(州)均编制了“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而受访专家的意思是,他们强调的不是规划的有无,而是规划的内容要紧跟车的总量、流量、类型等,科学的衔接并且及时调整完善。换言之,新能源汽车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新基建”的技术是随时更新的,规划也应当重视更新。沈磊举例说,“比如未来新技术如果做到了充电10分钟内完成,那么到时候需要的充电桩数量和现在就有差异,这些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规划,保持更新完善。” B 怎么干? 川观智库认为在充电桩的建设上,可以把全省分为两个板块来考虑——在成都,重点推进“统建统管”的充电桩进小区和园区;在成都之外的其他市(州),则学习借鉴成都走过的路,通过出台推广运营车辆电动化等激励政策,率先带动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进而再刺激新能源私家车的消费,最终形成良性互动。 成都可以提供给其他市(州)的许多参考经验已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所以川观智库把关注和思考的重点放在了成都。 小区、园区是承载目的地充电桩的主要场所,成都可以在小区、园区全面推进“统建统管”的公共充电桩 “上班的时候充电,就用园区的充电桩,上一天就充一天。回家了需要充电的话,就停一晚充一晚。”一位在成都的电动私家车主陈行向川观智库研究员讲述的充电场景,是目前大部分私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场景,被称为“目的地随停随充”。综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充电联盟等机构的研究报告,目的地充电正成为私家车主最主流的用车充电场景,而同时,私家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 一种逻辑是这样:对于广大的私家新能源车主而言,日常出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居住的小区和上班的园区,所以小区、园区是车辆长时间停放充电的地方,即建设目的地充电桩的主要场所,是增加充电桩数量的蓝海空间。 以成都市为例,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蔡霞提出,“我们预计未来居民区充电桩的需求量会更大。”同时她表示,激增的需求既包括私人充电桩,也包括共享私桩。目前,该公司供应并运营40%的成都市电动汽车充电桩。 专家们提出建议:成都可以在小区、园区全面推进“统建统管”的公共充电桩。沈磊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长,私人充电桩同程度增加的话,既增大了安全风险,也挑战着电力容量,“想象一下,如果电动车超过50%了,大量小区业主同时在下班后充电,安全风险高了,电力容量的分配也难了。”同时他提到,车位配比情况也会影响私人充电桩的建设,难做到每个车主都能有自己的停车位装私人充电桩。 童君的另一个身份是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结合特来电在全国运营26.8万个公共充电桩的经验,她坚定认为公共充电桩进小区、园区形成规模后,对整个社会用能结构的颠覆性转变才有支撑,如通过小区夜间充电实现用电“削峰填谷”。此外,统建统管的公共充电桩建在小区,一方面卸下了私人充电桩的业主承担的安全责任,同时公共充电桩的快充方式,如果再结合智能化的管理,能有序保证业主们安全、无损、快速充电,并且最终能指向整体的经济实惠。 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执行秘书长李海文指出,推进公共充电桩进小区“统建统管”与私人建充电桩的模式不冲突,而是可以并存的,业主的自主选择权不会受到损害。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川观智库介绍,成都在个别小区进行了第三方机构统建统管充电桩的试点,同时也在着力提升对私人充电桩建设的服务。如国家电网的“联网通办”业务,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购车办电-装桩接电-充电服务-增值服务”一站式供电服务。 小区推进公共充电桩进度不理想,政府要创新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物业参与管理 尽管曾有过试点,但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调查发现,各大城市小区推进公共充电桩进度似乎都不理想。为什么推进困难?原因差不多:运营商积极性不高、小区居民对安全隐患顾虑较大等。 “运营商面对巨大的沟通成本,而且充电桩运营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回报周期长,而小区充电桩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所以对参与小区建桩积极性不高。”范永军表示,深究起来,关键问题就是运营商与小区各利益主体对责、权、利的分配沟通不畅。比如小区物业对运营商收取高低不一的“入场费”、业主委员会也想在其中牟利等。 他提出,“统建统筹”的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常见项目运作模式)或许是打破目前老小区(区别于新建小区)建设运营充电设施困境的有效途径。“政府负责立项,以行政要求解决前期的责、权、利分配问题,由此减轻运营商与小区各利益主体的沟通成本,加快项目实施的速度。政府不出钱或少出钱,由民间资本即运营商来投资建设并运营,小区物业则提供协助监管等服务。” 范永军建议,PPP模式下,第一步是解决小区建桩项目的性质问题。相关部门要将现有小区建桩建站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充电设施建设被纳入国家“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涉及新能源汽车广泛推广急需的现有小区建桩建站的问题,就不再是某个小区的问题,而是社会公共问题。 第二步是各方责、权、利关系的约定。这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运营商进场前,作为政府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需制定通用实施条款,列出项目实施“责任表”“时间表”。内容是约定各方责、权、利关系,并以一定的行政资源做保障。包括制定运营商的选择与淘汰标准,运营商中标后如何入场,小区所在地如涉及电网负荷增容如何申请,小区内箱变增容与线路铺设改造成本如何分担,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与运营商各自的职责等。 在这个阶段,运营商则建议提高准入门槛,并且在合作期限上能够有更长期的约定。童君、沈磊、李海文等人指出,行业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技术路线等,对企业的准入应该有别于初期,需要提升运营商的准入标准。在沈磊看来,进小区的充电桩尤其与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对运营商的资质要求、业务要求、安全等级要求等必须高标准。 有关合作期限,童君觉得“不能是三五年的短期”,她希望将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来保障。充电站也应该要像水电气一样,尽量稳定,不能随物业的更换而发生变更。 入选的运营商前期有着巨大且长期的资金投入,范永军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为运营商提供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便利。 “就算引入的运营商是专业的,但也难免出问题。”进场之后,范永军建议应该对运营商的运营情况进行动态考核。“后期维护还需要定期考核安全、服务、财务等状况,避免发生危害小区业主利益的事情。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营商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取消其特许经营权,推动优秀运营商对其并购重组。” 章弘建议要配好消防设备以备不测,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蔡霞则建议有关部门对基层工作人员普及知识,再通过他们解答更多小区居民的疑虑。彭忆强提议,鼓励创新探索安全保障体系如何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 除了解决推广中的运营商积极性、小区居民安全顾虑,涉及到小区建桩的技术层面,相关专家也给出了建议。蔚宇电气副总经理邓斌勇、成都新能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长飞都建议在居民区推广“有序充电”等新技术,保证在不改动变压器的情况下,解决配网问题。杨长飞还建议推广“直流慢充”技术;实行峰平谷电价,以降低老百姓充电成本。 他 山 石 上海 老小区“一桩多车” 新小区“一车一桩” 2月24日,上海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形成适度超前的城市充电网络,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其中“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是第一条。《意见》提出,要完善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具体来说,要夯实各区充换电设施属地化建设管理责任,建立老小区与新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其中,老小区以“一桩多车”共享为原则,将共享充电设施建设列入小区综合改造范围,新小区则以“一车一桩”原则配建,对已建成的新小区,通过智能桩推广和统建统营等方式,解决供电容量不足问题等。 《意见》还将车企的角色纳入到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考虑中。其中提出,落实汽车厂商充电设施配建责任,建立相关的责任落实评价制度,将汽车厂商为消费者落实充电设施的情况纳入上海销售电动汽车享受专用牌照政策评价体系,采取企业承诺、企业自查、定期报告、第三方抽检等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夯实汽车厂商充电设施配建责任。 北京 做好电力配套服务 鼓励自用充电桩共享利用 去年年底,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起草了《关于加强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北京市在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将做好电力配套服务,并鼓励自用充电桩共享利用。 加大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的同时,北京市也将做好配套电力服务。鼓励各区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范围之外的存量小区,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用户充电需求,制定年度停车位电气化改造工作计划,满足小区充电桩用电需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北京市支持充电设施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等单位开展自用充电桩共享业务,与自用充电桩产权人达成协议,明确双方运维、安全管理及共享服务费用等事宜,实现自用充电桩共享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川观智库研究员 蒲南溪 整理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文章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