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比亚迪官宣:停产燃油车,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消息的公布在情理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 近些年,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全面普及,如沃尔沃、捷豹、大众、奥迪、福特、本田等传统车企相继发布了停产燃油车计划,但是比亚迪却是全球首家正式落地,彻底停产燃油车的车企,相比其他企业燃油车停产的时间节点推前了5至10年。 为什么是比亚迪率先停产燃油车,比亚迪又为何制定这样的战略决策,下面可以给出答案,给中国汽车工业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刺激和改变? 量变到质变 在核物理世界,当裂变的链式反应到一定程度之后,原子就会迸发出极大的能量,也就是量变引发质变。此次,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也遵循这一物理逻辑。 从最早打造的纯电轿车F3e,到全球首创的DM混动—— F3(参数|图片) DM以及如今比亚迪的 王朝(参数|图片)系列、海洋系列,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一直在积蓄并迸发能量。今年,在e平台3.0、DM-i超级混动和DM-p三大技术平台加持下的比亚迪已接近“裂变”的临界点。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数年的积累比亚迪已经拥有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全套知识产权和技术体系。数据显示,今年1-2月比亚迪击败松下,动力电池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三,占比11.9%。比亚迪是目前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研发、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车企。 去年,在芯片短缺、供应链承压的大背景之下,当特斯拉依靠体量吃掉全球SiC半导体器件大部分产能,其他车企只能望洋兴叹的时候,唯有比亚迪通过自身技术,确保比亚迪旗舰产品汉用上了SiC半导体来提高电驱效率,成就了比亚迪在高端电动市场的领导格局。 不夸张的说,如今的比亚迪就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在电气化逐步推进的今天,比亚迪全面转型,告别燃油车,从自身发展轨迹来看乃是顺理成章。 再看产品口碑效应。 现阶段,比亚迪所遭遇的最大难题并非销量上不去,而是产能上的“供不应求”。 有消息称,目前比亚迪已积累大量未交付订单,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消费者对比亚迪旗下产品的高度认可。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凭借着强大的技术性能和可靠的产品品质,比亚迪已然积累了过硬的口碑效应,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在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拥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 以3月销量为例。 比亚迪全系乘用车销量104,338辆,同比增长160.9%,单一品牌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10万大关,不仅是比亚迪的新纪录,也是自主品牌的里程牌。这其中,DM插混共销售50,674辆,同比猛增615.2%;EV纯电共销售53,664辆,同比增长229.2%。 在纯电动、插电混动两大技术平台“齐头并进”的同时,走高端路线的汉和唐家族分别销售新车12,359辆和9,625辆,在2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 秦(参数|图片)和宋家族销量纷纷破2.4万,再创佳绩;此外,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10万级小型电动车市场, 海豚(参数|图片)也实现了破万的成绩。 如今的比亚迪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握有一张王牌,放眼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唯有比亚迪有这份实力。可以看到,比亚迪放弃燃油车,是新能源技术和口碑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 汽车行业的一大步 当下,尽管绝大多数主机厂都在积极拥抱电动化,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莠不齐,发展路径单一,导致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多数传统车企仍过度依赖燃油车,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不够彻底。目前,除比亚迪外,作为市场消费主力的一线自主、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仍在10%左右徘徊,不仅距离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的目标有不小的差距,想要兑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是困难重重。 而比亚迪作为首家停产燃油车、全面拥抱新能源的传统厂商,其停产燃油车所带来的利润和口碑红利,或将成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形成示范效应,成为中国以及全球车企的榜样,加速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引领更多主机厂放弃燃油车,进而在能源上解决化石燃料紧缺的难题。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纯电路线一般是首选,但是过度发展纯电车型,大规模采购三元锂电池,锰、镍、钴终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而比亚迪依托纯电、插混“两翼齐飞”的技术路径,研发刀片电池,同样为厂商提供了新思路。这不仅为消费者在电气化时代带来更丰富的选择,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减少EV车型大容量电池的搭载,还能减轻对镍、钴等稀缺原材料的依赖,从而缓解上游原材料匮乏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比亚迪引领行业变革,停产燃油车,也会让更多消费者用更低的成本开上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的新车。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比亚迪这一小步,对于整个汽车工业来说,或许都将是一大步的跨越。 本文来源【汽车天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