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完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产品研发、联合品牌营销等多领域展开合作,同时将基于联合开发的HBT项目产品,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联合品牌。 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联合品牌全系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形成适用于联合品牌产品开发的联合运作机制。双方将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和开展联合开发、测试和验证,具体合作内容由双方另行协商约定。 此外,公告还称:双方就营销渠道共享制定细化方案并实施,实现HBT项目产品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计划于2021年底前实现双方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共同发布的首款Huawei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阿尔法S华为HI版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合作,具体合作和实施方案以双方另行协议约定为准。 据了解,上述华为汽车业务线上、线下渠道正是“华为智选”这意味着阿尔法S 华为HI版已成为继赛力斯SF5之后,第二家加入华为智选汽车业务的车型。 | 前瞻性的破圈技术融合,带来亮眼的技术光环 其实在业内看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合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自从上海车展前夕,北汽新能源旗下的极狐品牌首次公布了 阿尔法S(参数|图片) 华为HI版在白天和夜间真实的智能驾驶测试视频之后,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联姻就没有淡出过人们视线,在人们眼中,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合作成果——阿尔法S 华为HI版充分展示了当前中国智能驾驶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国人对中国纯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信心注入了强心剂。 仔细分析来看,阿尔法S 华为HI版引发业内关注的背后,绝不是仅仅在智能驾驶上的成功那么简单,背后映射的是拥有强大汽车制造与研发能力的传统车企——北汽新能源与中国ICT龙头企业——华为深度合作产生的强大能量。 早在四年前,北汽集团就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合作范围包括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在此协议指引下,北汽新能源与华为于2018年与2019年相继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并通过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聚焦智能网联前瞻性技术、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与落地。双方希望这个实验室能够像1873年戴维森创造电动汽车那样,成为第一款智能电动汽车的发源地。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通过技术攻坚,自主研发出IMC智能模块化架构,而北汽新能源与华为通过联合打造的“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基于IMC智能模块化架构进一步升级车辆智能网联技术,实现了5G技术的率先上车,全面领跑汽车智能化发展。 仔细梳理后可以发现,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的四项协议中,前三项均是在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而此次签署的《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合作已从前端技术研发领域向后端营销渠道覆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合作。 | 渠道与技术合作双管齐下 虽然车企与互联网等跨界企业合作在当前已并不新鲜,在车机系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案例也不在少数,但在技术、营销等渠道能够与ICT企业如此深度融合却是史无前例的。 在备受关注的品牌营销方面,双方将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联合品牌。尤其是营销渠道共享上,双方联合品牌的全系合作产品将实现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据了解,2021年底前,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阿尔法S 华为HI版将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销售合作。 在产品研发方面,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将加强产品研发合作,联合打造“面向下一代的世界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在这一点上,业内普遍表示出较高的期望与信心,毕竟双方曾在上海车展同发布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已经成为了智能驾驶标杆产品。 据悉,这款车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 OS 系统和ADS-华为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型,也是具备城区智能驾驶能力的全球量产第一车。其搭载了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颗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是城市通勤智能驾驶量产车,覆盖城区、高速等细化场景点到点通行,以实现让用户拥有从小区车库到公司车库的连续智能驾驶体验为终极目标。 阿尔法S 华为HI版不仅可以满足城区+高速的全场景使用,还能应对诸如龙门架、隧道场景、地库场景、ECT抬杆、十字路口左拐场景、近端突出物等场景,甚至连驾驶者最担心的“鬼探头”这类场景,它也能做到快速识别与判断。阿尔法S 华为HI版的面世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对于北汽新能源与华为此前在技术领域深度合作上成功的有力诠释。 此次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的全面深化合作,不仅代表了双方将继续深化技术领域融合优势,打造更为前端的智能汽车产品。更是通过营销渠道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破圈的新营销方式。在技术与营销的全面突破下,北汽新能源与华为注定会为行业树立起传统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企业深度和跨界融合的新范本。 本文来源【汽车商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