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爱在深圳的办公室里点一份肉夹馍和小米粥的理士国际董事局主席、西安工程大学1984级校友董李对西安有着很深的感情,从这里出发他选择离开熟悉的纺织行业,进入完全陌生的电池制造领域。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蓄电池制造商及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商,产品已经通过位于美国、欧洲、亚太等地的销售公司和办事处,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电池走向了世界。进入陌生领域,用3万元创业1984年,董李考入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毛纺织专业。在他看来,中国那时候真正的民生工业只有纺织服装。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教的竟然是英语。1990 年,董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掀起新一轮"下海经商潮",而董李也选择成为成千上万"弄潮儿"中的一员。1997年,他放下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只身前往广东,投身到南下创业的浪潮之中。 在从事一段时间的针织服装生意之后,"不安分"的董李将目光转向当时国内一个全新的行业——蓄电池。那时,距离中国出现第一家电池生产厂商不过两三年,"这是一个新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新技术、一个新市场。"在董李眼中,"新"就意味着机遇,然而"新"也意味着一无所有、从头开始。 董李的创业是从3万元开始的,等租完房子,他已是负债的状态。当时的深圳创业环境远不如今天,因此董李没少碰壁或绕弯路,然而他并没有放弃。1999年,董李在深圳创办理士奥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从国外起步,实现年收益超95亿的逆袭如今的理士国际已成为中国领先的蓄电池制造商及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商。然而,与一般同行不同,董李的起步是从国外开始的。 一家起步不久的公司,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宽敞的厂房,就无法让前来考察的国内客户信任。于是,董李决定另寻出路,先从海外市场做起,因为"海外客户不那么方便来工厂实地考察,大多是根据样品下单"。 2000年的广交会上,董李好不容易凑钱抢下了一个摊位1/8的位置,撑起一块展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推销自家的产品,那次他最终谈下了来自黎巴嫩、迪拜等地的3个客户。正是从中小企业入手,董李艰难地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从一张又一张来自海外的小订单慢慢做起,渐渐积累起可以周转的资金,也探索出一条"先出口、后内销"的独特发展路径。 为了在海外市场走得更远,董李率先在国外建仓库、聘请当地的销售人员。2000年,理士在美国设立销售办事处。正是因为董李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入海外市场第一年,董李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美元,随后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第四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1600万美元。2010年,理士国际在香港主板上市。 现在,理士国际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成立有销售公司及仓库,拥有国内外70多个销售公司和办事处,而董李的客户也已经遍布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他在国内广东、江苏、安徽和国外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越南搭建的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的11个区域性生产基地,也早已代替当初租借的500平方米厂房。根据2018年企业年报,理士国际年收益已达到95.4亿元。 凭着一股能吃苦的韧劲,在完全陌生的蓄电池生产行业摸爬滚打,董李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专家,但他始终不忘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2014年,董李被母校西安工程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兼研究生校外导师。不时回到母校,定期在学生中开展"理士讲堂·培养杰出校友创业指导论坛"系列活动,还邀请企业家朋友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2007年至今,他还在学校设立了"西安工程大学-理士奖学金"表彰优秀学子。 "中国最有机会走出世界级企业的行业就是制造业。"谈到公司的前景,董李露出自信的笑容:"刚开始是很困难,但真正打出来了,就是一片美好的天地。"创新重生,中国的企业家,正在让中国制造挺立世界、领跑世界,他们正在脚踏实地地表达着这种中国自信。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西安工程大学 部分素材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官网、新闻网,人民日报,理士国际官网、西安工程大学广东校友会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