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自主品牌紧凑级SUV怎么选?那我可能会告诉你,选长安CS75PLUS。 为什么这款车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我想,更多的可能还是它在驾驶感受方面给予我的满足、动力总成匹配上带给我的惊喜,让我这个热衷于追求极致体验感的95后,成为了它的粉丝之一。 还记得在2019年的8月,我参加了长安CS75PLUS上市前的试驾,从湖北某地一路开到湖南长沙,全程300多公里,一趟下来让我对CS75PLUS、对长安,甚至对自主品牌都有了全新的看法。 在之前我认为,国产紧凑级SUV大多受制于成本,顶多只能在空间、配置上有一定作为,可没想到CS75PLUS还能在驾驶感受上给我比肩、甚至于超越同级别合资车的水准,所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后的时间里果然不出预料,CS75PLUS凭借着突出的综合实力,在紧凑级SUV市场打出了名声,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首选。 那么如今,第二代车型来了,都有哪些升级?哪些亮点?它,还能否给我带来惊喜?带着疑问与期待,我来到“长安大本营”重庆,参加了第二代 CS75PLUS(参数|图片)的试驾会。 外观内饰有变化 但不大 当我第一眼看到实车的时候,个人感觉变化不大,依旧是类似的风格,融入了一些长安“无边界”设计的元素,看起来要相对更精致一点,也更符合当下的潮流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细节,全系标配的贯穿式大灯,面积更大,里面的光源布局也更考究,黑夜之中的点亮效果非常具有辨识度。 其次就是新增的V形的进气格栅,据说角度跟长安车标是一样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点阵式,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哪种更好看就见仁见智了。另外,就是全新造型的双色轮毂,1.5T车型配18英寸,2.0T车型配19英寸,车尾也与前脸相呼应,尾灯改为贯穿式造型。整体来看颜值表现还是不错的,只是少了些许当年的惊艳。 内饰同样,对比老款就能看出变化主要还是在细节,在全系标配的12.3英寸“双联屏”、平底式方向盘、游艇式电子档把的点缀下,整车的车内氛围变得更有质感、也更有科技感。如果说第一代的内饰是完全体,那把第二代的内饰比作为究极进化体就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配色也更加丰富、除了黑红,还有黑灰以及高配车型专属的蓝白配色,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操作的确是很有吸引力的。 配置是最大亮点 应有尽有 配置方面,第二代CS75PLUS可以说是非常下本了,爱信8AT、APA5.0遥控代客泊车、540°全景影像、全景天窗全都是标配,说入门即高配也不为过,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呢,各项配置也都有着相当高的实用性和可用性。 除了以上说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W-HUD抬头显示的功能,首先,显示的内容很丰富,几乎涵盖了行车过程中需要的所有数据,完全能够实现不走神的安全驾驶,其次,它还具有高低可调的功能,可以根据驾驶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调节,无论使用怎样的一个坐姿,都能非常清晰、轻松的看到这个抬头显示,我觉得这点确实非常人性化。 车机系统也有很大升级,除了基本的反应速度和分辨率都很棒之外,它的UI设计也非常简洁明了,并且还会根据当前驾驶模式的不同,切换不同的风格及配色。里面的APP琳琅满目,除了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在线导航、在线音乐,还有微信、爱奇艺,甚至抖音等软件,使用体验要比手机支架、或是常见的手机互联好很多。 1.5T+8AT平顺且强劲 日常好开 在账面数据上,第二代要比第一代的1.5T更强,138千瓦300牛·米的输出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无论是在起步还是中段再加速能力,都是比较从容的。这具发动机拥有双出口集成排气歧管等技术,在1250转即可输出最大扭矩,同时带来更加宽泛的扭矩输出区间。 匹配上爱信8AT,由于挡位上要比之前的爱信6AT多了两个,所以转速的精细化控制明显更好,时速100公里每小时,8挡转速仅为1800转,所带来的燃油经济性表现是显而易见的,官方数据百公里油耗6.4L,那么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也基本是在7-8个之间徘徊,在同级别中优势显著。唯一就是除ECO以外的驾驶模式,都会存在初段油门太敏感的问题,变速箱蠕行逻辑还有优化空间,对于初次驾驶的人来说,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它的性格,才能获得一个更加平稳的驾驶感受。 另外,我个人感觉,第二代CS75PLUS在底盘调校上明显要比第一代更加硬朗,这里说的硬朗并不是那种让人不舒适的硬,而是一种更紧致、更具韧性的回馈。在经过减速带和较大颠簸的时候,能够非常果断的化解掉多余的震动,保障舒适性和车身姿态。只是原厂匹配的韩泰万途仕S1evo3轮胎拖了后腿,在不同路况下的胎噪表现差异巨大,相信更换一套轮胎的话,会获得更好的行驶品质。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第二代CS75PLUS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无论是为更走量的1.5T车型换装8AT,还是全系标配诸如双联屏、全景影像、全景天窗等此类高实用性的配置,都是这款车高性价比的体现。并且从预售信息来看,售价区间基本与第一代车型重合,但是产品里却有着大幅提升,加量不加价的诱惑,又有谁能顶得住呢? 本文来源【汽车葫芦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