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都在遭受疫情的冲击,但是储能的强劲发展势头并没有受到遏制,相反在去年一年中,储能显示了它极其蓬勃的发展潜力:在中国,不久前刚发布的胡润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储能相关企业大幅上榜(《总价值超10万亿!59家储能企业上榜胡润中国500强!》),所占企业总数超过超过11%;在美国,遭受停电冲击的美国人更加重视分布式光伏+储能的应用;在欧洲,净零排放严政和高电价背景之下,储能已经有成为欧洲家庭必备项目的趋势,而印度却在试图“抢地盘”。 2016年,全球储能容量才刚刚突破1GW。此后逐年大比例数字增长中。2020年全球储能容量增长至5GW,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50%。其中中国和美国均实现了千兆瓦级的新增。公用事业规模的装置继续主导市场,约占总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二。 2021年,数字依旧在刷新纪录中。据Wood Mackenzie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将达到12GW。可以说储能在2021是爆发式增长。 不过这一数字绝对不是终点。根据《New Energy Outlook 2021》数据显示,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2040年要比2019年的水平下降75%,才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需要向可再生能源实现重大转型,也意味着储能市场的巨量增长。 据预计,全球储能市场容量到2030年将达到70GW。中美欧仍旧是市场激增的主力军,人口大国印度也在努力挤入市场空间。 中国:新型储能半年涨6倍 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2021年8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都从各个角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储能业务和储能项目的开展。这些政策角度包括:扩大峰谷价差、明确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发电项目强制或鼓励配置储能设施、将储能电站电能顺利接入市场交易、对各类储能项目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对储能技术创新及投资活动持续加强等。 例如,2021年1月18日,青海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将实行"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新建新能源配置储能容量原则上不低于10%,时长2 小时以上。 新建、新投运水电站也需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储能系统,使新增水电与新能源、储能容量配比达到1∶2∶0.2。同时对"新能源+储能"、"水电+新能源+ 储能"项目中自发自储设施所发售的省内电网电量,给予每千瓦时0.10元运营补贴,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使用本省产储能电池60%以上的项目,再增加每千瓦时0.05元补贴,补贴对象为2021、2022年投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补贴时限暂定为2021年1月1日至 2022年12月31日。 在大力扶持之下,中国储能市场取得强劲发展,不仅大量储能企业成为明星企业,且储能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曾经因为商业模式欠缺导致“玩不转”的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都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对于工商业用户,之前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节省电费,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从2021年之后,提高电力适应弹性的储能需求越来越多,这刺激了规模更大的电源侧和电网侧的储能项目产生。同时,随着储能市场的商业前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到这个领域,这些新玩家推动了对创新商业模式的需求。 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影响到储能电池生产行业内部。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通过框架协议直接向电池厂商采购电池系统。项目所有者/开发商直接与电池厂商签订协议,并且是长期服务协议,以维护电池系统的稳定供应,这种协议模式也取代了以往的EPC合同。而储能系统集成商正越来越多地转向电池管理系统级别的控制,电池供应商正在提供更复杂的解决方案。 美国:新增储能100GW的高目标 美国,在2021年迎来超大规模储能时代,部署和投运了多个GWh级储能项目,仅第三季度新增规模就突破了3.5GWh,康涅狄格州、弗吉尼亚州、缅因州设置了储能采购目标。 2021年10月9日,美国能源部(DOE)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计划从2021年至 2024年实现超过14.5GW的电池储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其年度发电统计报告中说,在此期间将总共安装14.5GW电池储能。 EIA表示,9.4GW将与太阳能发电场配套,1.3GW将与风力发电场或化石燃料发电机组配套,其余4GW的储能电池计划将布置在独立的地点。在2021年至2024年宣布投入使用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系统中,97%的独立电池和60%的配套电池将布置在RTO/SO 区域,DOE 补充说。在RTO和ISO 区域之外,超过90%的储能电池将布置在太阳能光伏电站。 美国储能的强劲发展也有赖于政策的超强支持。2021年9月,储能系统投资税收抵免(ITC)激励措施被纳入美国众议院的税收编写财会委员会的议案草案中,同时计划将太阳能发电设施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延期,以及重新引入太阳能生产税收抵免(PTC)。独立储能系统也获得了投资税收抵免等利好政策,对市场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美国储能在2021年还有一个新动向:2021年8月,美国储能协会(ESA)的成员投票批准了与美国清洁能源协会的合并事项。这开启了美国储能行业发展新篇章。美国储能行业的增长已经到了重要转折点,美国储能协会表示:此次合并将确保我们的成员拥有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以实现美国到2030年实现部署100GW的储能系统愿景。 2021年,美国储能市场与前些年不同的是提出并强力推进了长时储能概念。美国能源部发起Energy Earthshots计划,旨在未来十年内将长时储能(持续时长10小时以上)的成本降低90%。长时储能委员会也得以成立,25家初创成员将致力于推动长时储能在全球范围的部署,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加速能源系统的脱碳。该委员会认为,到2040年,全球部署85-140TWh的长时储能(持续时长8小时以上)可实现电网的净零排放。 欧洲和印度:陷入市场争夺的鏖战 欧洲,受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承诺以及各种电网服务市场机遇的推动,预计将在2021年完成3GWh的储能装机,除了英国、德国等主流地区以外,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等一些具备市场机制的地区,这些机制包括可再生能源拍卖、容量市场、采购目标等,也将会崭露头角。 欧洲净零排放报告显示,欧盟需要在2030年前部署装机容量为25GW的电池储能系统,到2050年将部署150GW以上电池储能系统才能实现碳中和。 2021年1月,欧盟委员会(EC)日前批准提供29亿欧元(35.2 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欧盟电池储能技术研究。12个欧盟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和瑞典)将在电池制造的四个核心阶段(原材料开采、电池芯设计、电池组系统和回收供应链)投资创建新的解决方案。欧盟委员会在1月26日发表的一份声明称,欧盟的这些公共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和引发90 亿欧元(109亿美元)的私有投资。 2021年4月,根据EnergieConsulting的调查,2020年底,德国已经近70%的家用太阳能发电装置配套了电池储能设施,德国户用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23吉瓦时。截至4月,德国有超过30万个家庭安装了电池储能系统,平均装机容量约为8.5 千瓦时。 2021年,人口大国印度也加入了储能市场的争夺。2021年9 月,印度将在全球范围内对总计 4000 MWh的电池储能项目进行招标。印度希望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抽水蓄能能力,整个世界需要制造出更多的电解槽、电池储能设施等,以实现这些技术的规模经济并使这些技术具有商业可行性。 展望未来:加强国际合作越来越有必要 从整个储能市场的角度来看,光大证券研报预测数据显示,据测算2030 年储能需求空间1.25TWh;2020-2030年累计3.9 TWh,新增储能CAGR约 30%。2060年储能年需求空间10TWh;2020-2060年累计94TWh。2030年储能投资市场空间1.3万亿元,2060 年5万亿元。 全球市场已经为中国储能企业留出了巨大的空间。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企业需要积极稳妥开展储能市场国际合作,战略上重点关注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在战术上,中国企业需要加强与欧美日储能合作伙伴合作,以“混合投资或联合投资等方式”创新对德国、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储能项目合作;适当控制澳大利亚储能市场的开发规模,最后根据美国市场的准入难易程度,积极制定适合美国市场开发的市场策略。 2、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进海外新能源+储能+综合能源项目,加大力度中国企业参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储能项目合作,在国际组织支持下积极稳妥推进“一带一路”储能合作。 3、促进新能源+储能国际化的培训与教育。投入适当资源参与相关国家的“风光储氢”合作。在国际重点市场,以培育与教育加强储能+新能源在项目示范、产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储能国际合作的知识体系及能力建设提高中国企业争取国际储能市场和项目的综合能力。 4、以新能源+储能服务国际市场电网调峰、通讯调频及新能源储能的三大应用场景。以东道国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新能源储能国际合作新优势,争取实现新能源+储能国际合作业务新突破。 5、加大中国友好的国别市场储能项目合作。应对国际储能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的风险。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