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现在的车因为愈发的轻、更多地使用新材料而变得更加不安全。在他们眼里,只有厚实的材质和扎实的用料才是保障一辆车安全的不二法门,二十年前那些"皮实"的车才是安全的标杆。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世界上最严苛的安全测试机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曾做过一个实验,分别找了一辆现在的普通家用轿车与几十年前生产、车长超过5.4米,车重超过1.7吨的顶级豪华轿车进行对撞。结果是块头和重量都明显都小了一圈的新车,笑到了最后,位于驾驶座的假人安全无虞。相反,倒是用料更加"扎实"、体重有着明显优势的老车却损失惨重。那汽车安全到底该如何判断呢? 判断整车安全,三大块汽车安全标准体系缺一不可 当钢板厚度不能作为我们汽车安全参考标准之后,表面上我们能做的其实也就是看主被动安全配置,但通过配置也无法看出车身骨架结构性如何,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参考国内主流汽车安全标准三大块体系——国标、第三方的碰撞测试机构以及企业自身来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判断。 国标实际可以忽略,因为车辆生产到下线销售,都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要求才能够推向市场,那也就是说符合国标是一台量产车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三方碰撞机构,相比国标要有参考价值的多。比方说开篇我们所举得的例子,第三方测试机构就轻松用一次碰撞试验告诉了我们在同一级别的车型面前,相比结构,车身重量和钢板厚度不值一提。 而在中国,有中保研和中汽研这两家测试机构,他们都是以欧美国家的碰撞测试机构为蓝本,结合国内的情况和要求,各自建立一套测试标准,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新车进行安全测试。 但是因为两家机构的测试项目不一样,也并不是对一辆车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所以就会出现同一辆车可能在这家的碰撞测试成绩突出,在另一家却表现欠佳。所以说,整车安全需要整体评估,第三方的评测是一个必要的参考标准,但不是唯一的。甚至可以说,第三方测试评测也是站在各自角度,虽然比看钢板厚度要科学严谨和有深度的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片面的。 因此,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厂商对于自身产品的安全把控是怎么样的。 那如何评判汽车厂商对自身产品的安全把控呢? 很简单,看他们做了什么。比如我们拿最近因为帕萨特中保研碰撞又很火的上汽大众来举例,15年前大众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始研究国内的各种道路安全事故的厂家,然后针对中国道路和交通事故的特点,研发国内车型,为了更全面地保护中国用户在道路上的行车安全。这时候,其他车企还在实验室埋头进行正面和侧面等常规碰撞测试。 我曾有幸参观过安亭的上汽大众碰撞中心,从试验项目设立、试验实施到数据信息采集、试验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绝对严格按照大众汽车集团标准进行。 反过来我们看帕萨特这次的中保研碰撞,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走出之前失误的阴霾,上汽大众本身对自身产品有着严格的把控,在研发车身安全结构方面有足够深厚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我们再这么想,之所以帕萨特能这么快的优化掉车身结构,第三方评测机构在督促汽车生产企业全面考虑和提升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推卸的积极作用。另外,从此也能看到,整车安全性的改进和提升的确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那么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其实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评价,三大块参考体系缺一不可,不管抛下任何一个单看哪一个都是片面的评价。 文章来源【汽车兄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