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黄 丽 编辑丨麦 子 美编丨CBEA独耀 近日,云南省发布《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力争到2022年、2023年、2024年,云南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将分别达到2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 该《计划》指出,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主要是锂电池产业)发展,云南将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重点,稳步提高磷铁系、高镍系、锰系正极材料、湿法隔膜材料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到2024年将形成每年100万吨正极材料、50万吨负极材料、15亿平方米电池隔膜、20万吨电解液、9万吨铜箔、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20万吨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的产能规模。并将建设以昆明市(滇中新区)、曲靖市、玉溪市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制造基地。 那么,要达成上述产能目标还有多远呢? 产能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和发力。电池中国网曾发布一则资讯:今年2月16日,亿纬锂能、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云天化等企业同玉溪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各方拟在玉溪市共同设立两家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电池、锂电池隔离膜、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铜箔等生产项目,并推动玉溪市形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集群。 参与企业分量之重,拟建项目之全,说明这一千亿级产业链集群的建设,必将是云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中也可看出,在动力及储能电池方面,亿纬锂能或将首先“扛起大梁”;而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电池企业,也已通过携手上游材料企业加码在云南的布局。后续随着多家产业链企业的相继入驻,云南5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的《计划》目标,或将很快实现。 在隔膜方面,上述《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公布后,恩捷股份率先推进,在玉溪市拟投资约45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6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项目。其他企业项目或将陆续浮现。 在正极材料方面,2021年,德方纳米在曲靖市先后签订多个生产基地投建项目协议,包括年产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年产2.5万吨补锂剂项目,以及与亿纬锂能合资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与宁德时代共同对曲靖市麟铁科技有限公司增资9亿元,进一步扩充材料产能。 早在去年1月,丰元股份已表示拟在玉溪市投建年产20万吨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项目及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锂盐、磷酸铁项目,将于2025 年前分期完成。 而去年11月,还有湖南裕能年产40万吨磷酸铁和4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项目、云天化年产50万吨新能源电池前驱体及配套项目和50万吨电池新材料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安宁市。材料企业加码云南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负极材料方面,亿纬锂能于去年10月28日联合中科电气,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曲靖市投建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同年12月,中晟新材表示在昭通市拟建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贝特瑞于今年1月25日表示,拟在大理市投建年产20万吨负极项目。一期5万吨,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 而早在2020年底,多氟多和云天化已在安宁市设立合资公司氟磷电子,所涉及的电子级***、六氟磷酸锂项目是多氟多首次在河南省外落地,在电解液方面,将帮助安宁市,甚至云南省补上短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领域已形成年产至少12万吨正极材料、2万吨负极材料、0.8万吨碳纳米管导电液等生产规模,而在建和拟建项目包括约有130万吨正极材料、40万吨负极材料、16亿平方米隔膜项目。这些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后,和其《计划》产能目标相差不多,另外,电解液原材料、箔材、电池制造与回收方面项目或将相继官宣。 从市场需求来看,在我国“双碳”目标和电动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在中长期具备较大上升趋势。对新能源电池持续的高需求,将提高对上游相应材料产品的需求量。 云南之所以能够吸引诸多头部电池和材料企业纷纷在此投建项目,并且笃定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主要基于以下优势: 第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法宝”。 磷、锂、铁、镍、铜、锰等都属于新能源电池的主要材料资源,云南储量可观。以云南玉溪市为例,机构数据显示,其磷矿储量达15.4亿吨,在其省内排名第二,全国排名靠前;锂矿(黏土矿)探明氧化锂储量为489万吨;铁矿储量7.2亿吨,居于其省内首位;镍矿储量53万吨,拥有全国第二大镍矿;铜矿储量300万金属吨。而昆明市、曲靖市等地也拥有大量优质矿产资源。 在上述资源中,云南尤以磷的产量优势更为突出。磷矿还伴生氟资源,是氟资源的第二大来源。因此,云南氟材料产量也不会低。 由于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中需要磷,电解质材料六氟磷酸锂中需要磷和氟,粘结剂PVDF中也需要氟。需求的不断增长,已导致磷和氟成为继锂、钴、镍之后,非常紧俏的上游战略资源,而云南或将在磷矿资源方面进一步提升其对外部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的《计划》还重点提到了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这类锰系正极材料布局。特斯拉CEO马斯克前不久表示,发现锰基材料在电池中的化学潜力。业界也普遍认为锰基材料占比的调整或将是磷酸铁锂电池更具前景的升级方向之一。而云南锰矿储量达9200万吨,不仅高居我国锰矿储量首位,也位列亚洲锰矿储量第一。 现阶段,资源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卡脖子”环节,“锁定资源”已成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同时,锁定资源,对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也不可小觑。 第二,云南在水电、风能、光伏等绿色能源方面具有优势,丰富的清洁电力能源,不但可以降低电池制造成本,而且使用“绿电”,可以降低生产电池过程中的碳排放,可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目前,云南已具备多种电池材料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产业集聚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其产业链企业的“朋友圈”正不断扩大。去年7月,亿纬锂能、华友钴业、合纵科技、湖南雅城等企业代表还曾齐聚昭通市,为如何打造“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基地”展开研讨;安宁市也在对接孚能科技、远景能源、杉杉科技、德方纳米等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业内专家指出,如果云南能把握优势,加快锂黏土的实质开采利用,或将进一步提高其本土竞争力。 除云南外,我国四川、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青海等地也已形成或正在打造各自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在政府支持、资源保障、搭建人才队伍、完善产业链配套、提供交通便利性、税收优惠等诸多方面,不同省区正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同时不断弥补自身的短板,以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企业落户。 很显然,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在这些地区集聚的“集结号”已然吹响,区域间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接下来,对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各领域头部企业而言,尤其是电池企业,或将会成为产业聚集区域的“灵魂”支柱,继续携手上游材料企业,带动当地强链、补链。 文章来源【电池中国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