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索通发展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项目预计投资7.2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以及配套公辅设施,预计建设周期12个月。 图片来源:索通发展 4月7日晚间,索通发展(603612)发布公告,公司为充分发挥在石油焦领域的集中采购、全球采购优势及行业相关技术经验,抓住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经过详尽调研,决定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北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项目。 据悉,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项目预计投资7.2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以及配套公辅设施,预计建设周期12个月。 同时,索通发展以现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甘肃索通盛源碳材料有限公司增资2.83亿元,并以其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 对于负极材料项目的实施,索通发展分析,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产业,锂离子电池产业也是其中之一。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碳负极材料因其较低的成本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占比逐年提升,将迎来高速发展周期。 索通发展认为,碳负极材料与公司主营产品铝用预焙阳极在生产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有较强的联系和相通之处,公司在铝用炭材料行业长期积累的项目建设、技术、管理等经验以及石油焦的集中采购、全球采购优势,可为本项目的实施优化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索通发展表示,公司结合自身优势,把握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本次投资是落实公司未来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公司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7.9万吨,同比增长86.4%。2021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90.5万吨,同比增长68.2%。中国企业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由2020年的77.7%提高到2021年的86.1%。EVTank在白皮书中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负极材料总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70.5万吨和705.4万吨,在全球出货量中的占比将提高到90%以上。 负极材料发展前景可期,也吸引了现有企业的持续加码与新入局企业的加速布局,2022年以来,国内多地传来项目喜讯。 在投资扩产方面,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广西玉林,预计总投资约44亿元;湖南鑫熵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湖南省安乡县,总投资约8亿元;中科电气与海达新材料及望江经开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海达新材料计划投资5.1亿元在望江经开区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中科电气牵手宁德时代在贵安新区合建年产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5亿元;贝特瑞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签约云南大理,其中一期项目年产能5万吨,预计投资23.92亿元;贝特瑞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百川股份拟发行不超9.78亿元可转债,投建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4.2亿元;国民技术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拟在湖北省随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额约30亿元;金汇能拟投建四川天全金亚能15万吨石墨化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拟投建重庆金汇能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拟建设10万吨一体化生产基地;东岛新能源年产30万吨动力与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即将落户广东雷州经济开发区,投资100亿元。 在项目开工方面,璞泰来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一体化项目在四川成都邛崃市开工,投资80亿元;杰瑞股份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开工,预计投资25亿元,年底投产;贝特瑞年产7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项目于山西奠基;金汇能(雅安)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调试点火。 另据《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信息,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乃至全球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尚太科技出货量在2021年进入行业前五,广东东岛出货量在2021年进入行业第八。另外,金汇能、内蒙古三信等企业出货量增长也非常明显。2022年以来,随着大量现有企业的扩产以及新进入者入局,EVTank预计负极材料企业的竞争格局还将继续调整。 文章来源【电池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