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车无疑是件令人兴奋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厂家的问题而不能上牌,导致新车在地库白白停了一年多,这对心情的打击以及中间的损失相信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起诉厂家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中间的过程也是非常的曲折离奇,首先是李先生买了 对此李先生提出“退一赔三”,特斯拉当然不会答应。最终一审判决:特斯拉原价退车,退还购车费77.82万元;向李知龙赔偿经济损失18万元;赔偿保险费16275.06元;案件受理费双方各出一部分。 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并提起上诉,最终二审判决“退一赔一”,特斯拉除了退车,赔偿金额从18万提升到了77万多。 而这早已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出现此类事情了。 卖二手事故车?特斯拉被判退一赔三 本身韩先生对此也没有任何怀疑,直到两个多月的一天晚上,韩先生驾驶车辆行驶在高速上,车速大概在120km/h的时候,突然发出一声异响,随后电门失灵,并跳出五个故障码,险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随后韩先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车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其车辆“左侧C柱及C柱外板有切割焊接”,明显这是妥妥的事故车。但特斯拉辩称其原车主只是“轻微剐蹭”,没有伤及结构,并且自己“对事故不知情,不存在故意欺诈”。 对此韩先生提出了3点诉求: 1.把车修成无结构性损伤车辆,不影响安全,本人撤诉。 2.依法提供代步车。 3. 书面保证,由此切割焊接造成的事故伤亡或财产损失由特斯拉负责,其他问题或我本人问题导致的事故后果均由我本人承担。 除了以上两个案例,网上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例。比如2019年6月长沙的谢女士准备购买一台Model X,临近交车时被告知尾门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双方协商后谢女士同意修复后提车。但后来谢女士发现这台车不仅尾门受过伤,车前部以及左右前车门都维修过,最后法院判定特斯拉退一赔一。 消费者维权从来都没那么容易 上面提到的3个案例,他们的主人虽然维权的过程非常辛苦曲折,但结果总算是好的,现实中的大多数维权都难以成功。 天津的郑女士曾购买过一辆Model X新车,但新车有明显的瑕疵:左后门左后膀存在喷漆、维修痕迹。对此一审的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判定:特斯拉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车辆维修过的信息,致使消费者购买了该车,构成欺诈。 但后来特斯拉提供了一项证据:特斯拉美国工程师对整个生产过程以及涉及车辆损害产生过程的说明——该证据证明,左后门的喷漆、维修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瑕疵后被修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些维修痕迹是在美国工厂就有的,而国内的销售人员可能并不知情,就是这项证据推翻了一审的判决。 从相关法律条文上看,认定构成“欺诈”还是非常难的,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当事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二、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三、上述行为导致对方当事人作出了错误表示、与之订立合同,即存在因果关系。 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理想One老车主维权事件亦是如此,尽管老车主们手上有大量的聊天记录、购车合同等证据,但最终也只能靠车队拉横幅来维权,而大概率最后也只会不了了之。 写在最后: 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一度给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一众造车新势力甚至传统车企都纷纷效仿。原以为直营这种企业直达用户的方式能够让“欺诈”两个字消失,但现实是一些采用直营模式的车企如特斯拉、小鹏以及理想依然出现了明显欺诈用户的案例。在如今所有车企都高喊着“以消费者为中心”,要做“用户企业”的时候,消费者却依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准备和车企斗智斗勇。 本文来源【新能源车大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