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黄 丽 编辑丨麦 子 美编丨CBEA独耀 “根据对未来技术路线的测算,尤其到固态电池的模拟,孚能科技认为软包是最有优势的,因此选择了三元软包以及叠片工艺。”近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上,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峰表明了孚能科技坚持软包电池技术路线的观点,并就行业热议的话题以及孚能科技的发展布局向电池中国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分享。 在技术路线方面,张峰表示,“孚能科技下一代电池研发方向重点还是三元软包高镍电池领域,也属于半固态电池,同时,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也有所布局。” 就在前一天,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该论坛曾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目标为,到2025年,液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350Wh/kg;到2030年,固液混合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400Wh/kg;到2035年,准/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500Wh/kg。可以说,产业化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技术进展速度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相关信息显示,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最高能量密度已达330Wh/kg,该电芯低温性能良好,具备2.2C快充的特点,“这已属于半固态电池,是孚能科技对于半固态、固态电池研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张峰介绍道。 据了解,孚能科技下一步研究计划是400Wh/kg的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含量将进一步降低,最终逐步迈入固态电池阶段。这与欧阳明高指出的产业化发展目标也较为接近。 软包电池另外一个优势是铝塑膜的轻薄,使得软包电池不仅具备设计灵活性,而且重量较轻。可是,软包电池固有的“软”,不能像方壳电池直接去掉模组,要实现CTP尚有难度。但是,长期来看,随着液态电解质含量不断降低,电池硬度将逐渐提升,这一不足或将得以弥补,届时CTP应用或可实现。 除此之外,在技术路线上,张峰还指出,“孚能科技并不只做三元软包,在方壳和圆柱领域,在磷酸铁锂领域都有技术储备。其中,磷酸铁锂方壳电池已有布局,孚能科技芜湖工厂将会有配套产能。” 在客户方面,对于孚能科技而言,戴姆勒既是股东,也是客户,因此,双方的合作情况颇受关注。张峰表示,“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的合作一直比较紧密,去年4月EVA2电池量产下线,去年9月MFA电池量产下线。戴姆勒方面现在约有140人驻厂,将与孚能科技共同完成镇江工厂产能的爬坡和长期经营,并将共同研发下一代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孚能科技在上交所非公开发行问询回复中回复公司2022年在手待交付订单充足,约为14.8GWh。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孚能科技的客户除了戴姆勒,还有北京奔驰、广汽埃安、一汽、吉利、东风、天际、江铃、三菱等众多明星车企,并且还在积极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其他客户。 在产能布局方面,孚能科技计划到2025年建成产能合计将不低于120GWh。其中,赣州5GWh、镇江24GWh、芜湖24GWh,目前与吉利合资的12GWh已经开工,已规划投产和在建产能合计达65GWh,另外还有55GWh在未来一到两年都将有开工计划。 张峰还透露,包括戴姆勒在内的很多客户,对孚能科技在海外建厂都有相应的需求。目前,孚能科技已选择在土耳其与当地车企进行合资建厂,双方企业各占50%股权,设计产能为20GWh,计划先做模组和PACK,从中国进口电芯,后续考虑本土化生产电芯。 现阶段,孚能科技客户稳定且订单充足,产能也在按需扩建,而对于目前电池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企、供应短缺的问题,张峰也给出了预判。 他指出,涨价主要集中在锂材料,而锂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算低,涨价的核心因素包括扩产周期慢、海外物流受阻、提锂技术遇到瓶颈这三个方面。 张峰对电池中国表示,短期内锂矿扩产产能释放可能性不大,但仍对上游提锂等技术突破寄予厚望。例如,锂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等方式,虽然产能、质量目前还达不到电池生产需要的级别,但他认为如果碳酸锂价格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提锂的高盈利能力自然会激发上游的技术突破。不过,供应链出现大规模的价格调整,还需要国内技术突破或海外矿产供给情况好转,实现供需重新平衡,这个时间点可能将在明年出现。 而在应对供应链问题方面,据张峰介绍,孚能科技主要以战略合作和参股方式进行上游布局,与华友钴业、容百科技、上海杉杉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IPO战略配售参股了振华新材,还参股了一些小规模上游供应商;并在未来考虑合资建厂。 此外,就行业目前关注度非常高的电池供应紧张问题,张峰指出,“现阶段大部分车企是先锁定电池的供应量,再安排整车产量。”据了解,孚能科技今年电池的产能可基本满足戴姆勒、广汽、江铃、东风等车企以及海外两轮车的配套需求。明年年初,随着各家电池企业规模化产能的释放,供给紧张局面或可缓解。 目前,除孚能科技以外,还有亿纬锂能、远景动力、LG新能源和SKI等头部电池企业拥有软包电池产线。亿纬锂能去年软包电池产量超10GWh;LG新能源规划至2025年软包电池产能将达310GWh,占其规划总产能450GWh的70%左右;SKI计划至2025年将软包电池产能提升至220GWh。 面向未来,由于戴姆勒、现代、福特、通用、雷诺等欧美主流车企对软包路线更为偏爱,预计软包电池在海外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另据机构预测,2022年-2025年,我国软包电池的市场份额也将从12%逐渐升至16%左右。长期来看,软包电池仍将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竞争力量之一。 文章来源【电池中国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