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二十二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以电话会议的形式举行,本刊记者参与汽车行业专场,并采访了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这场主题为“发展新阶段、投资新机遇”的研讨会上,巩旻剖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进行了前景展望。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 从落后到全球领先 一年之前,瑞银发布了“展望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报告,当时得出结论:“我们在见证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过程,从落后到全球领先,尤其电动车方面。”回望过去这一年,人们的确能够看到中国电动车行业可观的发展态势,中国电动车销售增长速度惊人,从2020年的100万辆出头到2021年的300多万辆,这一数据确实超出了预期。 回顾一年来的车市情况,可以看到,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车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但并没有对中国的自主品牌产生很大的冲击。相反,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从产品力、竞争力来说都有进一步加强,这是过去这一年里,业界看到的比较可喜的现象。“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产品力、竞争力的崛起,可谓有目共睹。”巩旻说道。 材料问题日益严峻 中国汽车行业固然有值得称道的发展,但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值得业界警惕,例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巩旻看来,全球电动车超预期的发展速度,供应链因为疫情的反复而被打断,欧美需求恢复所带来的影响,种种因素都令芯片短缺成为难题。我们能够看到一连好几个月芯片有短缺,但“缺芯”只是暂时的现象,可能比芯片短缺更持久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既有传统的钢板、铁、铝、铜,也有用于燃油车的稀有金属价格的上涨。 此外,比这些原材料更持续的问题,其实是电动车的材料,包括电池材料,也包括锂、钴等各种材料的价格上涨。根据瑞银的计算,将2021年和2020年相比,一辆燃油车的成本其实上涨约5000元;如果把电动车的电池算上,每辆电动车成本涨了1万元以上。如此可见,电动车相关材料的价格上涨才是最大症结。 从多方面剖析2022年的车市动向,因为疫情防控所带来的需求萎缩,加之实体经济放缓所带来的需求萎缩,再伴随着芯片短缺的缓解所带来的供应端的增加,2022年的车市有可能会从2021年的“供不应求”转向于“供大于求”。这种环境极有可能导致成交价格的下滑,甚至不排除“价格战”的发生。“价格战”再叠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对行业利润率产生挤压,也会让相关企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更多元的市场在成长 巩旻指出:“未来这十年,人们见证中国汽车业的崛起,我们可能设计制造出更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力更优秀的、更有趣的智能娱乐系统,甚至是自动驾驶系统。我们也能够看到更多元的市场在成长,还能看见众多参与者入局,例如供应商、科技企业等,也有造车新势力、转型中的传统车企等。”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之下,汽车产业将更迅速地进行演化,中国汽车行业所催生出来的技术进步及创新,在全球范围内亦是最活跃的。 深度协同,聚焦高阶智能驾驶,广西睛智汽车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生产基地落成投产 雷达场景仿真测试如何助力自动驾驶研发? 中国引擎,驱动全球:佛吉亚宣布将其未来座舱创新中心迁至上海 三分钟回顾一周汽车热点 | 比亚迪携手美国NURO发布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采埃孚携手越南车企推出L3全栈自动驾驶量产项目 本文来源【汽车与配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