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车型加价并不是新鲜事,特别是今年汽车行业受芯片短缺影响,不少品牌的新车交付量都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通常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加价提车,要么排队等车。对此,有关部门多次重申禁止加价。 然而,在央视财经播出一档暗访节目中,央视记者暗访北京奥迪、奔驰以及广汽丰田4S店,在隐蔽拍摄的视频下,发现4S店加价成风,性能车、MPV、SUV、进口车都是加价的重点车型。 镜头下面,奥迪销售向央视记者介绍了加价详情,在这一家店每一车型基本是加5到10万不等,“奥迪 S4(参数|图片)加5万是定死了, RS4(参数|图片)和 RS5(参数|图片)加8到10万”,而 RS6(参数|图片)、RS7、RS8则需要加30万。对于加价的原因,销售解释“车源太少了”。 在另一家奔驰4S店也是类似的情况,一台官方指导价为150万元的车型实际售价却是180万元,而当记者询问为什么多了30万元车价时,汽车销售人员则明确表示,“是有溢价的,不同的车型价格不一样,这是市场决定的,不可能别的店加价五六万,我们还优惠四五万。”销售人员称,加价卖车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加价幅度还与提车的时间挂钩,少加价则晚提车。在广汽丰田4S店,汽车销售则解释,如果在比指导价贵7万的基础上不优惠,那么明年二月三月就可以提车,而对应优惠了两万的话,则会晚一两个月才可以提到车。除了明码加价,还会有一些别的加价形式,比如加装饰或服务费的形式呈现,4S店会为此提供洗车或者一些说不清的服务。丰田4S店销售人员向央视记者透露了他们的整备服务费, 埃尔法(参数|图片)是三千元,买别的车型是一千元。提供的服务很模糊,比如说车来了,提供洗车,提供一些相关服务,店里的费用都会均摊到每辆车的车价里。 一些消费者为了尽快提到新车,愿意接受这种潜规则,而如果确实车源有限的情况下,则会使得另外一部分的消费者被迫延长交车时间,而如果购车合同当中没有对交车时间约定的话,这种等待或相当漫长。加价或搭售的行为几乎是行业“公开的秘密”,长期以来让消费者深恶痛绝。实际上,早有相关的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限制。 2014年国家就已经开始使用反垄断法,对汽车行业的系统性垄断行为开罚。这种表现在同一车型不同商家都使用相同的加价幅度。执法者认为,一些加价销售有可能是整车供应商背后组织的纵向垄断行为,也有可能是经销商之间通过协商价格组织的横向垄断行为。2019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具、有关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垄断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雷克萨斯品牌违法行为垄断属实,处以8761.31万元罚款,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如果个别经销商出现加价行为,可能会涉嫌违法。根据2017年商务部所印发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这些加价的项目,指的是购买新车时常见的上牌、出库、装饰、保险等费用,也均不能强制要求消费者支付或者强制搭售。北京云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闫兵称: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某一种服务和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产品,捆绑销售肯定是不行的。 即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这些问题依然屡见不鲜,除了一些消费者主动接受这些规则以外,也有一些时候消费者在签定合同环节对相关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导致无法维权。法律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车辆的时候,可以要求销售者明示价格,重视销售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交付周期以及车辆的产品型号和配置等。对于一些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购买或不购买的项目,不要仅依赖于销售商的介绍或者口头承诺,要落实到合同当中注明,交易合同是消费者后期用于维权的最有力的凭证。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本文来源【时代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