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透露出的2021年政策方向及工作重点。 事件背景 2021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会议总结了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情况,深入讨论了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工作举措,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重点工作。提出2021年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我国在高制程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部分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样存在技术短板。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安全异常重要。当前我国急需突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主要有三大类: 前瞻动力电池技术: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动力电池前瞻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智能网联技术关键部件: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基础技术及部件: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 地方政府及政策措施将在支持关键技术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汽车整车及产业链企业应融入地方政府规划及政策支持体系,通过政企协同、要素整合,使关键部件做到自主可控。 重点工作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破解充电桩“进小区难”等问题,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基础设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使用的掣肘。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807398台,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保有量居前。但充电难的问题仍没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低下,现有存量没有盘活,而新增的充电桩建设进度又跟不上。借助互联网手段,创新商业模式,打通各类使用瓶颈,提升利用率将是2021年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三: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出台更多使用环节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私人消费。 公共领域电动化已经是近几年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推广不及预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购置环节的补贴力度不足,二是在使用环节的经济性不明显。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同比降幅高达20.8%,与商用车整体市场同比大幅增长18.7%显得格格不入。公共领域电动化推广难度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下乡在2021年仍然会执行,但是国家层面不会出台具体的财税补贴政策,各地方政府和参与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推广措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主要特点。 重点工作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汽车产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路线图,加强项目投资和生产准入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现象,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将是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政策,中国将采用双积分和碳交易协同的市场机制控制汽车产业碳排放。在双积分方面,根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以及双积分要求,2021年,积分交易价格将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基于此,汽车企业的积分合规压力快速提升,从生产角度来讲,补积分将推动汽车企业在2021年加速新能源汽车生产。 在碳交易方面,我国已经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强度。生态环境部正在制订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各地方及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碳排放应该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保证文章内容的完整性。 本文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