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论调到最后归结为一句话:行业太难了。 事实上,2021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很多曾经的行业预测并未成为现实。 有几个事实摆在这里。 一是修理厂数量整体没有下滑,基本上处于一边开店一边关店的动态平衡状态。 二是汽配城也在转型升级,依附于汽配城业态的配件商,在上游品牌商的主导下,慢慢从交易逻辑转变成服务逻辑。 三是4S店反而呈现下滑趋势,这种主要依靠主机厂资源和政策的业态,在新车销量下滑的当下,反而早于修理厂遭到更大冲击。 四是不少兴起于资本的新模式新平台,在资本撤退的背景下,处境相对更加艰难。 对比来看,即便是行业确实很难,这个难也是针对所有玩家,而不是某些特定的群体;另外,相对而言,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民生行业,具有不可或缺性,宏观上对比其他行业已经好很多;最后,经过疫情的洗礼,反而是一批传统玩家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证明行业必须回归本质。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轻松惬意,难反而是必须接受的常态;同时,难不等于不好,很多时候,没有挑战的人生并不值得真正去拥有,辩证来看,难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好。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一家企业。 在新年的开端,汽车服务世界想从宏观视角和微观案例两个层面来表达我们对汽车后市场的观察及期盼:2022,汽车后市场会好的。 一、汽后服务不可或缺 最近有不少媒体盘点2021年萎缩最严重的行业。 其中,房地产、教培、航空和机场、旅游和景区服务、商场和超市、餐饮和酒店、影视等行业首当其冲,萎缩规模都超过30%以上,部分行业甚至超过80%。 不少行业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比如旅游、航空、酒店等行业,由于公共出行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也有行业受到政策的影响,比如房地产、教培等行业。 反观汽车后市场。 作为衣食住行中的出行需求,在公共出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由于整个社会还在正常运转,私人出行反而成为更为安全的选择。 另外,政策也有利于这个行业。 一方面,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新三包政策,意在进一步规范行业,推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另外,新能源专属车险的出台,则是延续了国家对能源战略上的重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以汽配城这个业态为例,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扶持汽修汽配生态园区这样的经济体,意图在传统汽配城之上进行改造升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拆迁,说明政策确实重视汽后行业。 与此同时,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人员密集型服务行业,兼具很强的技术属性,关系到大量就业岗位的适配,也非常符合国家对高职专科大力扶持的政策导向。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前几年行业当中出现了进厂台次断崖式下滑、车主用车频次下降等说法。但是,在这个非常时期,由于私人出行的需求增长,政策的扶持,汽后服务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这个观点也有相关数据用以佐证。 去年年底,F6汽车科技发布《维保行业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如今车主的常规维保年平均消费为3337元,这一数据在2020年是2670元。可以看到,车主常规维保年平均费用在2021年同比提升非常明显。 所以,无论是生活需求层面,还是国家政策层面,汽后从业人员都要有信心:我们的服务是不可或缺的。 二、行业仍处于上升期 汽后服务不仅不可或缺,在众多行业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汽车后市场甚至出现逆势上涨的态势。 先看新车销售情况。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批发销量为1872.8万辆,同比增长7.2%。其中,轿车市场累计销量888.9万辆,同比增长8.0%。 无论新车销量增长与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进入市场的新车数量都超过报废数量。综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F6汽车科技的数据来看,2022年到202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年平均增速至少是4%。 这也意味着,汽车后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大。 另外,还有一个客观事实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中国汽车行业还非常年轻,这使得平均车龄还没到所谓的甜点期。 目前国内平均车龄在5年左右,刚刚脱离4S店质保期不久,而且以养车相关的业务为主,还未大规模涉及到修车相关业务。 但是,2021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规划技术性更高的业务,例如途虎和小拇指都相继推出了底盘件相关的项目。 过去,汽车后市场当中存在“以养代修”的概念,在车龄不高的情况下,养车服务确实更为流行。但是,汽车服务世界认为,在近两年,从业人员的认知应该慢慢地从“以养代修”过渡到“以养带修”,这是因为修车的需求在慢慢增长。 相比于养车,修车的技术含量更高,单车产值和利润率当然也是水涨船高,谁能利用技术和服务拿下这个新的增长点,谁就能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也不要忘了新能源汽车。 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 有的企业已经通过与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合作,抢得了市场先机和红利;也有快姆养车这样的新公司,瞄准A00级电动车这个细分赛道,把传统修理厂纳入到体系当中一起玩。 最后,下沉市场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战场。 从大趋势上来看,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仅看燃油车,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下沉市场一定会出现一波爆发。未来,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市场可能是七三开的局面。 在可预见的格局中,要么是下沉市场的原居民把握住汽车下乡的商机;要么是大平台完成合理的布局,例如天猫养车的2022年战略中,已经把下沉市场当作重心之一。 综合而言,种种迹象都表明,汽车后市场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发、稳步增长的行业。 三、回归行业本质的人终受益 说几个最近两年汽车服务世界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 第一个是位于湖北十堰的香车时代,由于员工在洗车服务上态度敷衍,经理王曹明改革了薪资体系,实行底薪+提成制,底薪标准为2000元,提成分为三个阶梯,最高每台车提成8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洗500台车可以提成4000元,月薪6000元,这对于一个四线城市的洗车工而言已经很高了。 通过薪酬结构的改革,香车时代的洗车质量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升,门店营业额从15万提升到35万。 这是通过合理的员工薪资结构带来的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怪罪员工态度不行。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人性都是相通的,门店能否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激发员工好的一面,往往更加关键。 第二个是携带网红属性的苗师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门店推广的特色业务免拆发动机治理烧机油,他为这个业务建立了一套标准流程,并在抖音上进行展示。 正是这个项目加上抖音的加持,让他收获了百万粉丝,不少粉丝到店服务,最夸张的是一位内蒙辽通的车主,其车辆因为急加速无力和故障灯常亮,经过物流公司将车直接运送到门店进行修理。 通过技术能力在门店项目上下功夫,苗师傅一步步在行业当中打响了自己的名气,并完成了从负债百万到粉丝百万的人生大翻盘。 第三个是白龙汽服的石榴姐,一开始经营一家只有50平米的路边夫妻店,如今扩张到600平米的综合型汽服店,虽然600平米也不是非常大的店,但相比于起步阶段,已经实现质的飞跃。 石榴姐门店的特色之一就是流量运营。一方面是入驻美团,通过四轮定位、车头盖镀晶等爆品项目吸引客户;另一方面是私域流量运营,把美团等公域流量导入自己开发的白龙线上商城,打造一个基于信任的流量池和交易平台。 石榴姐认为,目前门店应该考虑的是每天新增的客户能否覆盖掉流失客户的量,再进一步通过回访、跟踪、统计找到流失的客户去哪了。这是她对于流量下滑这一行业困境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举这三个例子? 可以看到,这三家门店并不是连锁品牌,规模也没有多大,最小的门店甚至只有7个洗美工位,可以说是典型的单体门店,不过,相比于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连锁,他们才是汽车后市场最真实的代表。 而他们做出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从车主的需求出发,在项目、技术、营销、人员等层面进行适时的改变,并且带来了生意上的真正突破。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依靠资本推动发展迅猛的大平台,几乎都在2021年放慢了发展脚步,并且反思资本换规模、规模换市场这条路是否走得通,同时愈发关注单体门店本身的发展。 如果说2021年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归行业本质、修好车、服务好客户的一批玩家,已经切实受益。 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汽车后市场好吗?相信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2022,一起加油成长 这个时代,心灵鸡汤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成为了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标语。 但是,如果再仔细观察上面三个案例,以及汽车服务世界报道的一系列特色门店和人物,你会发现,他们的做法并不难,只要用心,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和应用。 从这一点来说,这篇文章传达的观念,其实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并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 很多时候,我们怪罪行业不好的时候,很可能是你自己做得不好,因为行业当中总有做得好的人,而他们这些好的做法,并不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在我们对行业抱持信心的同时,还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人,才能看到行业好的那一面,而所谓的适应变化,换种说法就是成长。 成长来自于学习。 抖音、新能源这些新事物的到来,如果不学习,怎么可能抓得住它们背后的趋势? 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小到行业、公司和家庭,每个团体都是由单个的个体所组成,我们说一个行业好不好,也是在说,组成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好不好。只有每个个体变好,才能支撑得起一个好的行业。 2022,汽车后市场一定会好的,汽车服务世界和所有从业者一起,加油成长。 这是我们的美好祝愿,也是要求和勉励。 本文来源【汽车后服务世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