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身为全球图像级激光雷达领导者的Innovusion(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上海、硅谷设有核心研发团队,生产制造中心位于宁波和武汉。Innovusion在创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目标与高标准,比如自有技术,再譬如超前布局发展,产品可实现车规级大规模量产,且持续创新和加强核心自研。近期,本刊记者与Innovusion总经理邓常敏共话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对先进技术进行前瞻性思索。 Innovusion总经理 邓常敏 01 记者:请您介绍贵司概况、激光雷达技术性能及量产进度。 邓常敏:成立于2016年11月的Innovusion,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激光雷达产品与智能感知软件组合的完整解决方案,依托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的可控性,Innovusion在国内与多家车联网、轨道交通、智慧高速以及工业自动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着积极合作。2022年1月,Innovusion与自动驾驶头部公司蘑菇车联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同推动高性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应用,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2022年3月,其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Falcon)也将作为蔚来ET7全系标配量产上市。 Innovusion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Falcon),选用更适合于长程探测的1550nm激光波长,具有全球领先的超高分辨率、最远可达500m的超远探测距离、10%反射率下探测距离(标准探测距离)可达250m,以及首创ROI(感兴趣区域)动态聚焦功能等多项技术优势。 此外,Innovusion的首条全工业化车规级激光雷达产线已经投入应用,这使得该公司成为了全球首批可大规模量产的高性能激光雷达提供商。今年3月预计搭载其激光雷达的ET7开始交付,Innovusion认为这对于高性能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具有很重要的指标性的意义。 02 记者:企业要从哪些方面提升激光雷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邓常敏:首先,自研核心关键元器件,实现技术可控,以及供应链上的自给自足; 其次,持续创新,实现现有技术与产品的迭代更新; 第三,我们充分挖掘自身在中美两地人才及产业互补的优势,迅速在国内快速成长的OEM量产前装激光雷达的项目中把产品做好,同时,把在国内土壤上培育起来的强大产品能力反哺全球汽车市场,通过我们的努力,澄清行业内影响未来自动驾驶安全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混淆观点”,为全球自动驾驶真正落地保驾护航; 第四,自研核心的激光雷达算法及软件,挖掘激光雷达硬件的最大潜能。 03 记者:如何对各种应用场景做到精准判别和分类?如何解决长尾场景,应对小概率事件? 邓常敏:首先,纯视觉路线下,对于部分场景确实难以做到准确辨别,难以满足可靠的自动驾驶需要。可以通过加入激光雷达做升维,形成融合感知方案,多增加传感器,多一个升维空间,尤其是使用高性能的激光雷达可以稳定可靠地直接探测到远处的各类障碍物,以实现真正安全可靠的高级别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 其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特性选择合适的激光雷达。高速公路场景下,道路及可能的行驶状况相对简单,1颗高性能激光雷达或许就可以应对;而在城市道路等复杂路况下,可能就需要超远距和中短距激光雷达的组合,来形成完整车周感知。Innovusion在软件与硬件均有布局,拥有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Falcon)和图像级中短距激光雷达(Robin)的完整车周感知组合方案,目前已实现车联网、轨道交通、智慧高速以及工业自动化等多样化场景的实际应用。 在长尾场景和小概率事件上,感知准确才可判定准确,我们需要精准的感知。提升激光雷达可靠性,看得清、看得远是必要的。 自动驾驶三大要素,感知、判断规划、执行,激光雷达是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来说非常重要的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提前做出感知,以便驾驶员尽早决策,进行车辆的安全制动。Innovusion激光雷达拥有超高角分辨率,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00m,10%反射率下探测距离(标准探测距离)可达250m,这为算法和控制留下了充分的反应时间。 04 记者:自动驾驶功能不断进阶,如何满足测距、分辨率等方面越来越严苛的要求? 邓常敏:“以终为始”,我们思考我们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一直做的是产品,而不是做“纯学术”。目前,整个行业对自动驾驶的需求非常强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量产、能够落地、能够有用的产品,那为了能够支持这个产品,我们要想到这样的产品的架构能在技术上能够达到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的性能。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还有一个期待:我们要对自己、对投资者、对我们的合作伙伴负责,就是产品要能够在几年以后(就是现在这个阶段)量产。量产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要对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路线图有足够的理解,一方面可以知道我们架构所依赖的供应链生态能够在几年后量产时满足我们的需求,另外也要进一步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推动整个供应链能够达标、足够成熟。回头看过去几年我们磨合打通了自己的供应链,搭建了自己的工业化车规级激光雷达产线,目前年产能已经达到10万台,未来甚至可能更多,来确保我们能在市场需求爆发的时候(现阶段)自如应对。 05 记者:请谈谈对不同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看法,以及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及突破口。 邓常敏:放眼当前激光雷达上车的市场,已经上车的或者马上要真正大规模量产上车的路线,基本上都是用半/混合固态的技术路线,业界已经证明了,混合固态上车是可以达到极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我们认为混合固态的技术架构是在未来5~10年能够量产、成本可控的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架构。混合固态产品在10~20年的阶段中是非常合适的性能优异、可以实现商业化量产的技术路径,而且在性能、成本各方面,表现还会持续提升。 Innovusion激光雷达就属于混合固态雷达。其优势概括为激光发射及接收装置固定,成本低;产业链成熟,可构建高性能、符合车规的量产产品。 06 记者:从研发、生产到推进量产,激光雷达技术在发展中遇到最大的瓶颈在于? 邓常敏:激光雷达上车难点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产品能不能按时完成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的测试验证;另一个是量产,对于实现组装产线的稳定量产及供应链都是极大的挑战。 一部分是这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成DV测试、PV测试,并通过快速迭代解决找出的问题及时验证,确保满足整车在长期的各种工况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转,达到非常低的事故故障率,这是一定要保障的。 第二点是量产。激光雷达量产这样一个完全全新的事物,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组装线、工业化的量产线,我们的整个供应链来看,包括我们供应商的供应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来打磨的地方。 07 记者:市场对整车的成本极为敏感,如何在保障技术及制造工艺的同时也实现成本管控? 邓常敏:首先,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混合固态是目前能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并且同时实现合理成本及可量产的比较平衡的技术路线; 其次,深入了解、催熟供应链,把控主动、被动等各种器件的成本,推进高性能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以实现降本。对于激光雷达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我们自身、我们的组装线、工业化的量产线这些相关供应链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来打磨相关供应链,甚至是我们供应链的供应链(供应商的供应商),这是我们觉得有意义且必要的事情。欣慰的是这些付出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我们做到了可以满足目前客户量产对成本的要求,首条全工业化车规级激光雷达产线也已经投入应用,产能可达到每年10万台,成为了全球首批可大规模量产的高性能激光雷达提供商。 我们的技术架构中所用为相对成熟零部件,不需从底层开发新的零部件,相较完全开发新部件成本低许多。 08 记者:贵司是否推出了系统化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或合作项目?有哪些合作伙伴? 邓常敏:Innovusion提供软件与硬件的完整组合方案,拥有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与图像级中短距激光雷达的完整车周感知组合方案。 在国内Innovusion与多家车联网、轨道交通、智慧高速、工业自动化等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开展积极合作。今年1月,Innovusion与自动驾驶头部公司蘑菇车联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里,双方将基于各自前瞻性的技术优势与深厚的资源布局,围绕自动驾驶、车联网及其他业务场景展开深层合作,携手共同推动高性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应用,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在本月末(2022年3月),我们的激光雷达也将搭载于蔚来首款旗舰轿车ET7上与大家见面,这将是全球范围内首批高性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的落地。 09 记者:不少激光雷达初创企业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贵司目前融资情况如何? 邓常敏:2018年10月,Innovusion A轮融资成功融得3000万美元。此轮融资由中国蔚来资本、富达国际旗下斯道资本(Eight Rods Ventures)和美国F-Prime共同领投,种子轮融资的高榕资本和其他战略投资者参投。 2021年5月,完成64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淡马锡、BAI资本和愉悦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蔚来资本、斯道资本和F-Prime也参与其中。 2021年8月,Innovusion完成6600万美元B+轮融资,融资由国泰君安国际私募股权基金领投,顺为资本跟投,原有投资人蔚来资本、淡马锡和斯道资本也参与了本轮投资。 目前我们还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为公司大规模量产与持续研发创新提供稳定金融保障。 10 记者:我国围绕车载激光雷达出台了哪些法规?行业标准哪些方面有待完善? 邓常敏:目前还没有成熟完善的法规正式出台,各方更多的是在推进行业标准的草拟工作。 以不同的场景需求、用户安全、车厂需求为导向,制定激光雷达性能评判、测试等标准,而非制定和限制技术路线,兼容发展。 起草建立行业标准是意义极其重大的行业进展。我们认为标准的作用应当像一把 “尺子 ”,它应当能够提供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衡量行业各方的水平,让OEM真实地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特点。整车企业目前也在探索不同特点、特性的激光雷达对于其产品功能和特性的真实作用,因此作为 “尺子 ”本身的这部分标准要起到真实、客观评判相关激光雷达些性能的作用。这样,在安全的底线基础上,OEM能够 “按图索骥、各取所需 ”地了解某一款激光雷达真实的测量各种距离及物体的能力,而最终装配组合的效果则交由消费者通过市场表现来评判。 业界要站在全球视野上去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的发展。 国内汽车业发展迅猛,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相关的领域,我们处于全球探索的头部位置,走到了无人区。因此,我们也应当站在全球的视野上,去推进激光雷达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整个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进步。 11 记者:站在激光雷达技术迅速发展的关口,企业更多地会思考哪些问题?这一行业的成长与成熟还需要哪些助推? 邓常敏:今年作为激光雷达批量上车的元年,企业需要提前思考如何保证每一台上车的激光雷达都是足够可靠且经得起各种环境的考验的; 上车后,如何为消费者带来真正安全舒适的体验,使大家真切感受到装配激光雷达的车辆与未装配车辆的体验区别; 思考从多维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自研核心关键元器件,实现技术可控,以及供应链上的自给自足;持续创新,实现现有技术与产品的迭代更新;充分挖掘我们在中美两地人才及产业互补的优势,迅速在国内快速成长的OEM量产前装激光雷达的项目中把产品做好,同时,把在国内土壤上培育起来的强大产品能力反哺全球汽车市场,通过我们的努力,澄清行业内影响未来自动驾驶安全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混淆观点”,为全球自动驾驶真正落地保驾护航; 自研核心的激光雷达算法及软件,挖掘激光雷达硬件的最大潜能; 与此同时,业界也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适用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行业相关方站在全球视野推动行业发展。 【专题】在激光雷达行业越战越勇的镭神智能,力量源于自主创新 【专题】具备自研芯片技术的禾赛科技,致力于做“机器人的眼睛” 【专题】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RoboSense将以充足的产能应对市场之需 【专题】理解市场需求与持续技术创新,Velodyne踏上激光雷达进阶之路 本文来源【汽车与配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