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时间在中国市场完成了600万用户运营积累,对于一个韩系品牌来说非常不容易。 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起亚通过产品运营、品牌设计以及用户维护等多维度的塑造,让其在中国市场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在合资车阵营中,起亚绝对是品牌方面最具有知名度的那一位。 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确起亚有些伤感,产品战略以及市场运营的短暂性失利让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了些许压力,但从企业后续力量储备层面分析,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短暂性的失利,短线的失策不能给企业的未来画上句话。 事实上,起亚在全球市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截止到去年起亚在全球市场迎来了5000万的累计销量,成为海外市场中颇具实力的企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起亚仍然处于全球十大企业之列。 在韩国本土、在欧洲市场以及在美国市场,起亚都有着壮硕的市场份额,这是典型的全球性企业,过去,起亚最强势的时候在中国也拥有65万量级销量。 起亚的全球市场增速其实非常快,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2009年,起亚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非常宏伟的目标:公司力求在2010年让全球销量超过193万台,而2009年,起亚的全球销量只有153万台。 5年之后,起亚全球销量达到315万台,与2009年的153万销量相比,完成了一倍以上的增量。 很显然,我们能够从极快的增速上找寻到起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严谨性,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精准、合理、有效率的布局是无法完成一倍以上的销量增幅。 而对于起亚来说,造车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J.D.Power机构对起亚的认可度很高,在美国市场以及中国市场多次给了起亚质量高分,从机构权威评测来看,起亚的确有着出色的质量表现,同时在用户端来看,虽然起亚产品没有强势的特色,但是起亚综合能力较强,动力架构、安全特性以及舒适度都能表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标准。 质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储备带来的良好使用表现。 传统燃油车拼的是驾驶体验、动力架构以及舒适度,起亚完成动力架构的自我研发,无论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可靠性都很好,同时兼顾了质量以及油耗,完成变速箱、发动机、前后桥的自我研发设计与量产。 核心技术都拿捏在自己手中,是韩系车非常可怕的一个点。 国内推进的多款车型其实从家用车角度考量,竞争力都不弱,比如说已经服役多年的起亚K3,在朗逸、宝来、卡罗拉面前的确产品力不弱,目前来看还有很强的价格优势。 全新登场的嘉华已经在一二线城市成为MPV的新选择,K5以及K3的产品力也完全不亚于本田、丰田、大众等车型。 具体表现点在于:质量耐用、稳定性不错、动力架构主流,同时科技感表现不落俗套,比如说K5在与雅阁对比的时候,你能发现无论是1.5T发动机还是科技感,K5的表现力都不比雅阁弱。 其实起亚自身也能发现,国内市场欠缺的是对起亚的品牌认可度。 所以起亚成立了全新的营销本部,想要在中国市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强化消费市场对于起亚的肯定性。 不久前,起亚在中国市场加码9亿美金,折合人民币50多亿来深度运营中国市场,其实在提及中国市场的时候,起亚已经有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分析: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50多亿投放给欧洲、美国市场,那么拿到的回报率一定会更高,因为那里是一个高度认可起亚的市场,但我们依然决定投放给中国市场,因为我们觉得中国是一个成熟、有自我分析判断能力的市场,其实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收益率最低,但我们还是要做品牌运营建设,我们要的是长期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回报。 这很符合起亚在研发上的态度,这是一个有远见,而且很懂得市场分析的品牌。 从这点上来看,起亚未来几年的发展也一定会表现出来更强的势头,根据规划,起亚将会在海外市场深耕,完成年销量400万台的新成绩。 一边是全球不断拓展的市场,另一边是需要深耕的中国市场,2021年起亚国内销量达到16万台,与全球规划的年销量400万还有巨大的差距。 但要知道,其实中国市场对于起亚的销量推动力并不大,即便如此这家企业也成为了全球十大企业,如今起亚想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精准分析,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销量。 从目前来看,企业虽然有挑战,但并非没有可能,精准的品牌建设、出色的产品同步速度以及技术投入,未必不能看到一个销量更多的起亚。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