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风口仍在,但也不能乱来。 前几天,理想的李想又喷人了。事实上,过去李想的口无遮拦多令人不悦。不过在怼团车这件事,大家似乎都站到了李想这边。 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工程开发、系统化整合方案、生产支持、供应商管理等几乎所有的造车环节和任务;上到2000万元,下到5万元以下的车,都可以做;一款车量产只需要5000万美元…… 团车CEO闻伟放出的这番“豪言壮语”估计连贾跃亭听了都要汗颜。网友纷纷调侃说:如今“PPT造车”都过时了,仅凭一张嘴就可以了。面对这样莫名自信的团车,一向“耿直”的李想很是看不惯,于是就开喷了。 诚然,新能源时代下的造车门槛看起来的确比燃油时代低了那么一些,但也远远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雷军拿着首批100亿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时,业内人士就曾评论说这还远远不够。即便是眼下位于金字塔尖的“蔚小理”,已经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他们依然都还处于亏损状态。 不得不说,造车是个极度烧钱的营生,需要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持续供给。早期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那些车企,被资金所拖累的绝不在少数。即便是我们相信团车可以用5000万美元拿出一款量产车,那么后续呢? 除了资金以外,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放在现实中的今天,《天下无贼》中这句经典的台词依然在理。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汽车从业人员的需求暴增,相互挖墙脚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你会看到,许多新势力车企的关键人物都来自于传统车企。 团车组建团队,势必也要走这条路。但在整个行业都有着很大人员缺口的情况下,面对那些已经名声在外的新老车企,团车并没有什么与之竞争人才的优势。当“蔚小理”和团车的offer同时摆在面前,想必任何一位汽车从业人员都会给出一个爽快利落的答案。 再加上闻伟对于这个团队近乎无所不能的夸张描述,真的很难让人信服。 当然,客观来说,团车也并非一无是处。怎么说团车也是一家上市企业,又有着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的经验。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支撑闻伟所描绘的美好蓝图。 说到底,团车这番高调的背后,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关注度。而有了关注度,就有了获得机会的可能,就像李想说的超级救世主那样。不过,最终究竟是成功造车还是成功圈钱,就不好说了。 话说回来,需要承认的是,闻伟的一些话还是在理的,比如说造车的时间窗口仍在。 蔚小理、哪吒、威马等从第一批新能源大冒险的队伍中杀出重围,当下格局看似初定,但如果把目光拉得长远一些,目前新能源的发展依旧可以算得上是初期,机会仍在。 要知道,即便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但截止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只有780多万,占比仅2.6%,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也在期待着下一个“蔚小理”的出现。众多城市也都幻想着成为下一个合肥,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小米,小牛等新玩家接连不断地涌入汽车赛道,也正是看到了这些。 对于那些诚心实意想要为新能源市场增光添彩的新玩家,市场会持一个欢迎的态度;但如若只是为了借机圈钱,平白浪费社会资源,市场也必会予以深刻的教训。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