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网 记者 林台)伴随着小米科技发布的第一代电助力自行车产品——小米骑记力折叠自行车,以电助力为代表的骑行工具也再次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电助力自行车与电动车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具备纯电力骑行模式,需要“人力+电力”的混合动力驱动。与自行车的区别就是电力提供的助力能够解决了骑自行车费力的问题,同时配合人力的驱动,因此能在在搭载电池容量不大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骑行。 出行更省心,电助力解决了诸多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电助力自行车的出现确实是行业的“一股清流”。在电动车发展混乱且同质化,特别是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对电动车立法规“合理化”的或禁或限时,电助力自行车的出现仿佛承担着“救世主”的角色。 单从满足民众的出行代步的需求来看,电助力自行车的诸多优点也值得放大。因为有着传统自行车的外观,电助力自行车在路上骑行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感,这样车主国内的大中小城市似乎能更加“心安理得”,不用担心被查是否无牌还是“超标”。 另外,从消费者的出行习惯来分析,出行时间和距离都不会太长。以中国特大的超级的城市上海为例,据统计,2015年上海市民的平均出行距离由2009年的6.5公里增加至2014年的6.9公里。在普通的一二线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会更短,基本都在3到5公里的范围内。这样的距离,对消费者来讲,骑行自行车略显费力费时,电动车更快更舒适但面临执法者的困扰,而电助力自行车兼顾了运动健身与追求快捷的需求。 价格贵,技术运用难以普及 当然,电助力自行车也不是现象中那么完美,当前依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小米发布的第一代产品来看,2999元价格并不“感人”,要知道小米的每款产品在行业里基本上都是以价格颠覆的角色出现的。“看完小米的价格,我竟然入手小牛电动车”,不少消费者用这样的方式嘲讽道。 不管国内国外,电助力自行车售价都高昂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其动力辅助系统技术门槛高,而这一技术有基本被雅马哈、松下、博世等少数几家世界闻名的企业所垄断。据报道,一套动力辅助系统的售价基本在6000元以上,即便是松下的老款二手车,到了中国成色稍好的也在2000元左右。 电助力自行车的动力辅助并不像电动车那样,靠转动手把就能加速骑行,它是靠感应脚踏地的力度来引导骑行的,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技术,因此首先就要识别人用了多少力,然后计算判断人需要多少动力的帮助。这也需要企业根据大量的实际骑行数据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改进动力辅助系统的“算法”,才能让电助力更加”人性”。所以,充当价格颠覆者的小米发售出价格近3000的自行车也就不奇怪了。 缺乏标准,难以与国标车抗衡 结合当前各大城市电动车或禁或限的措施,如要对电助力自行车的未来进行一个合理的展望,那么它取代超标电动车将非常具有可能性。当然,电助力完全取代电动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超标电动车外还有“达标”的电动车。 符合国标的简易款电动车在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电助力自行车如果被大众所接受得以流行,那么会与简易款电动车形成竞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电助力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管理标准,目前依然是没有合法身份与地位的产品。比如企业的生产资质问题以及它的时速控制在多少等等,都需要得到政策与标准的明确。电动车则不同,虽然新国标“难产”,但依然有旧国标的支撑,这也让简易款电动车有了法律上合法身份的庇护。 人们看好电助力的发展,其实是看到了其运动健身与代步出行的结合的优点。单从目前国内的两大电助力品牌小米和轻客来看,其主打的都是迷你折叠型的小尺寸车型,这其实牺牲了车主的骑行舒适度。国标电动车外形虽然简易,但骑行体验还是能得到一定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电动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