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预见2021 | 刘小稚: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稳定 …

新能源热讯(稿源) 2022-3-21 12:10 No.1294


汽车行业早已不适合单打独斗了,合作依然是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方式。


文 | 智库君


玉鼠追冬去,金牛送春来。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在风雨中前行。在经历了2020年的V型反转之,2021势不可挡的来了。


春节前,在《致敬2020 | 中国汽车大有作为》一文中,智库君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非凡2020,我们试图透过2020年中国汽车发生的点滴事迹,预见2021年汽车业的新变化、新格局、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一月的开门红之后,今年整体车市能否走出颓势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业的前景和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何等变化?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跨界合作中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之间的竞合关系将走向何方?


时不我待,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预见2021 | 十问中国汽车》系列访谈,邀请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对2021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进行预判,本期对话的智库专家是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小稚。


“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稳定长大期,竞争力弱的企业已经出局,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更加由市场驱动。” 刘小稚认为,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从特斯拉去年年初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看来,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非常看好,而且从长周期来看现在依旧是在一个大周期的底部,不存在泡沫。


在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刘小稚认为中国整体汽车市场也会在2021年继续增长,经济的好转以及出行方式的改变将使私家车的需求提升,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增长5%,达2657万辆左右。


此外,面对股比放开,刘小稚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合资股比开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只有全面市场化的竞争,主机厂和供应链才能够不断的长大和提升。合资股比的放开,弱势企业势必将损失更多的股份,如华晨宝马;但股比放开并不意味着以后都会变成独资企业,合资依然是合作各方达到最大价值有效方式,股份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让市场去决定股份比例而不是政策。无论股比如何改变,企业还是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力、品牌力、成本控制能力、消费者的服务能力等。


第一问——大市场


智库君:连续三年下滑的中国汽车市场在2020年经历了V型反转,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回暖吗?预计2021年销量达到多少?为什么?


刘小稚:2021年的中国经济将从疫情当中走出来,经济的好转将对汽车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其次疫情导致的出行方式的改变将使私家车的需求提升,结合2020年后9个月的汽车销量连续增长和2021年1月同比大涨的趋势,个人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增长5%,达2657万辆左右。


第二问——新能源


智库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0万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走势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不同路线中,纯电动、插混、增程式、氢燃料电池汽车,各自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


刘小稚: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稳定长大期,竞争力弱的企业已经出局,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更加由市场驱动。长期来看国家对于纯电动的技术路线的坚持已经非常明确,从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也是绝对的主力军,2020年纯电动的市场份额在新能源车内达到81.6%。插混和增混切实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在今后几年里还会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电池续航里程的提高和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插混和增混终将成为电气化革命的过渡产品,上海2023年起也将不再对插混和增程式发放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车企产品技术路线也势必会将重点转向纯电动汽车。在私用轿车领域,还没有看到燃料电池汽车在短期内很快商业化的可能。


第三问——特斯拉


智库君:特斯拉2021年在中国还能一骑绝尘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刘小稚:汽车是一个跨很多行业的综合体。特斯拉的立足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加快竞争的作用,特别是推动了产业链上零部件企业的国产化。随着供应链的逐渐成熟,特斯拉与国内自主品牌在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总体比较,特斯拉在制造、成本控制、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效应、高端品牌效应、爆款车型的打造等方面的能力依旧领先于其竞争对手。


但新能源汽车最终的竞争格局都会是品牌、服务、产品力、价格、关键核心技术、合作者关系和用户关系的实力竞争,选择权在终端消费者手里。


第四问——造车新势力


智库君:2021年,造车新势力的新入局者恒大、拜腾、FF等还有机会吗?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


刘小稚:国内新势力企业已经完成了一轮洗牌,竞争力弱的企业已明显被市场淘汰,存活下来的新势力企业表现很突出。传统主机厂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全新产品已经在逐步推出,有些甚至已经更新到第二代。 对于新入局者来说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特斯拉成立至今已经18年时间,在其爆款车型


Model 3(参数|图片)全球范围交付之前的将近15年时间里特斯拉一直依靠着资本市场的支持,完全可见造车者对资源前期投入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对于目前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来说,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必须持续关注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保证产品力的同时关注成本控制,特斯拉不断降价是其极致成本管控的结果,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类似的产品定价相差几万,消费者会用钱投票。


第五问——市值与泡沫


智库君:2020年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齐涨,2021年威马、爱驰、哪吒、零跑等均表示下半年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泡沫?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刘小稚:虽然新能源汽车现在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只有5.4%左右,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远期的碳中和目标也对能源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行业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场将承担非常重要的减排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从特斯拉去年年初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看来,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非常看好,而且从长周期来看现在依旧是在一个大周期的底部,不存在泡沫。


第六问——地方资本


智库君:蔚来牵手合肥、小鹏落户广州、珠海投资FF,尽管2020年博郡、赛麟爆雷,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不减,怎样看待各地纷纷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刘小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尤其是发展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地方就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成为了地方政府资本的追逐热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也会持续。


第七问——电池之争


智库君:韩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快速扩大,宁德时代的市场霸主地位遭到威胁,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进展缓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如何与日韩参与全球竞争?


刘小稚: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乘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37GWh,但销量排行榜前9名之中,中国有5家企业上榜,占到了市场份额的40%。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市场份额的加大,在今后二十年当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会在全球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LG、松下、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完成制造基地的建设,展开全球化布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要谋取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走出国门,在全球的市场的大环境中竞争,以谋取更大的发展。


第八问——中外之争


智库君:中国汽车市场依旧处在调整期,您怎么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如何提升实力?


刘小稚:目前中国在消费电子供应链、汽车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智能化产业链和市场规模等方面拥有优势,对于发展自主品牌的智能电动车非常有利。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涌现出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品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要想全面崛起,必须做好市场全球化、品牌高端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极致化。汽车行业的发展终将是大浪淘沙,最后赢家一定是真正懂得并迎合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企业。


第九问——股比放开


智库君:中国扩大开放,合资股比将在2022年全面放开。您怎么看待中外双方的股比博弈?中方需要做些什么?


刘小稚:中国汽车行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合资股比开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只有全面市场化的竞争,主机厂和供应链才能够不断地长大和提升。合资股比的放开,弱势企业势必将损失更多的股份,如华晨宝马;但股比放开并不意味着以后都会变成独资企业,合资依然是合作各方达到最大价值有效方式,股份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让市场去决定股份比例而不是政策。无论股比如何改变,企业还是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力、品牌力、成本控制能力、消费者的服务能力等。


第十问——跨界造车


智库君:吉利联手富士康开启代工模式,您怎么看传统车企的“代工”?除此之外,百度联手吉利亲自下场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推出智己汽车、华为牵手北汽长安,互联网公司与车企的合作边界越来越模糊,您怎么看这种合作模式,如何互联网和车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刘小稚:世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当中,代工模式的出现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于全球资源合理分配,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结果,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传统车企通过代工可以在无需投建自己产能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收益,同时可以积累相关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经验,而全新的由软件定义的汽车车企可以集中全力来设计,平衡大数据、软件、硬件、法规、标准、安全等带来的高度复杂的系统问题。


新一代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汽车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使车企必须做出软件技术方面的突破和改变,而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拥有优势,逐渐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角色,在汽车的大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迎合新一代使用者对车的“马力”和“算力”的双重需求。


汽车行业早已不适合单打独斗了,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软件和硬件有机合作,是时代所趋。最后一定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往期对话:


预见2021 | 梅松林:2021年是五年新周期的复苏年


预见2021丨安庆衡: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出最困难的阶段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威马汽车战略运营副总裁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平安集团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CSO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