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制造竞争激烈 随着国家颁布《中国制造2025》军令状,新能源便登上中国舞台开始了迅速发展之路——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从2014年8.3万辆增长到2017年81.1万辆,三年增长近10倍。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最大,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非一帆风顺,除了经历了“2014年爆发”、“2015年全员抢装”、“2016年补贴清查、三元暂缓”、“2017年政策调整”、“2018年补贴收紧”等阶段,对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影响颇大。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经营不善,面临了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等压力,从而选择了“退股离场”。另外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解决“钱荒”危机,开始抛售旗下优质资产,或者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解决资金困境。 前两年,在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支持下,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大手笔”投资新能源产业,也有不少企业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但是,去年以来,受补贴退坡、监管收紧、补贴资金下发周期拉长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且面临了巨大的“钱荒危机”、亏损风险、应收款回收风险、销量颓废等一系列关乎生存的挑战。 最先受到巨大影响的就是对补贴依赖程度较高的新能源客车企业。例如,投资了新能源客车企业的曙光股份、西部资源等上市公司,由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接连陷入了业绩亏损“泥潭”。 此外,新能源造车本就是重资产投入,且投资回报期长,就连备受资本青睐的新兴造车企业,也普遍面临了资金困境。其中,蔚来汽车虽然融资超过150亿元,但这对于造车事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2016年至今,蔚来汽车亏损了约109亿元,其预计今年亏损还将超过51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链困境将倒逼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洗牌,一大部分企业或将面临被淘汰。 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进入了洗牌期,但是下游的充电桩市场依然发展火爆,目前供需缺口较大,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规划,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而作为配套设施的充电桩也将朝480万个的目标规划值靠近,车桩比将接近1:1。而目前充电桩保有量仅60万个,车桩比高达3.32,一线城市更高,所以未来市场增量非常显著,年均增长量将达到168万个,潜在空间接近千亿。 市场现状和发展方向 (1)私人充电桩配置率不够高,公共充电桩仍不够细密。按照2020年目标规划,私人充电桩配置比例应接近九成,但目前不足七成;而公共充电桩目前在数量、布局和使用体验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一线城市。 (2)不同国家的充电标准仍不能互通。目前中美欧日各有自己的充电标准,不同标准之间无法互通,这使得充电桩的普适性大打折扣,同一个充电桩难以像加油站一样适配各种不同车型。但中日之间已准备统一充电标准,未来充电桩适用性将加强,趋势向好。 (3)布局流量中心和交通干线,交直流桩互补。从特斯拉的充电设施布局,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布局思路:多种充电方式的有机结合,和围绕着人口聚集和交通干线进行充电桩布局,并合理搭配快充和慢充。 市场格局和投资建议 (1)在制造商端,传统的电力设备公司如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规模优势明显,在国网招标中也处于优势地位;其他多数制造商则在某一区域内拓展业务,或绑定运营商大客户。制造和运营一体化也是不少大公司所采用的运作模式。 (2)在运营商端,前5大充电桩运营商占据当前市场大部分份额,但考虑到现有充电桩数量占未来规划总数尚小,且现有运营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现有格局也未成定局,行业仍有管理改善和模式创新的急迫需求,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3)面对如今的局面,建议重点关注充电桩业务占比和弹性较大并且在制造或运营端有独特优势的公司。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洗牌期,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电桩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发展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本文来源【点点电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