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2021年上半年云度汽车亏损额为1.23亿元,净资产截至上半年末降至1.15亿元,负债率上升至93.56%。可见,“缺钱”仍是云度无法摆脱的主旋律。 虽说如今距云度的“二次创业”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但在林密掌权之后,云度似乎并未向预期的那般发展。整体来看,云度不仅没能“打开市场”,而且更将“资金短缺”摆到了台面上。不难看出,这场“云度危机”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虽说有国资背景的云度未必会迅速“落马”,但在产品力不足、销量不佳等负面因素下,云度想要在越发焦灼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已经渐渐没了可能。 败局已定? 诚然,在2018年初,云度获得工信部“准生证”成为造车新势力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彼时或许没人能预料到,在步入新势力竞争更为焦灼的2021年,“先行一步”的云度反而面临净资产和盈利双下滑的尴尬局面。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云度汽车亏损额为1.23亿元,净资产截至上半年末降至1.15亿元,负债率上升至93.56%,有业界人士认为,若无外部资金“输血”,云度必将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新能源市场格局逐步稳定,论“家底”云度与同期新造车企相比也处在明显劣势。 2016-2019年,云度汽车总资产体量分别为8.95亿、14.42亿、20.08亿、16.7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2亿、-0.95亿、-1.38亿、-1.77亿元。 作为对比,早在去年年底,同期竞品小鹏汽车总资产已经扩张至447.07亿元,净资产更是高达344.30亿元,这样的净资产体量也基本与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头部车企处于同一量级。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放在云度身上尤为适用。虽然拥有国资背景,但在颓势之下,即便有林密坐阵,云度也很难再激起旁观者的涟漪。 林密不是救世主 话又说回来,去年林密的回归,确实让很多人看到了“重启”云度的希望。 毕竟,是林密赋予了云度更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是他带来了更为高效的经营机制,比如向二、三线城市更深层次的推广渠道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实施国资背景的企业新机制。 就像他所说:“灵活的体制,加上非常稳健的背景,是适合汽车行业发展。”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云度有过豪言万丈,比如扬言2025年跻身纯电前三品牌;也有过锐意革新,比如宣布建成为用户企业,推进社群营销变革等等。 然而,现实情况却活生生摆在林密面前,他的一番豪言壮语想要实现并不轻松。 如今,传统车企+特斯拉+厮杀而来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代表已虎卧龙盘;对于任何一个挑战者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是如罗马“竞技场”一般的存在。 所以,如若现阶段还有“后浪”再追赶新能源领域这一晚市,绝对不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林密选择重启云度,的确有些“生不逢时”。 事实也是如此。 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云度汽车在浙江上险数为156辆,江苏为150辆,广东为128辆,山东90辆。虽然从销量分布上看,云度汽车正在按照计划开拓各细分市场,不过,就体量而言,云度汽车在终端仍待破局。 甚至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整个新势力都在高速向前,但云度依然在低谷徘徊。这也折射出,掌权一年有余的林密对于云度这个“烂摊子”,并没有太好的应对之举。当然,没有人会去质疑林密的能力,只是一再惋惜当年云度错过的好时机。 云度账下无狠货 同时,这也不免让人心存疑惑,毕竟,在AO级市场,就连五菱都能靠着宏光MINIEV掀起腥风血雨,炸出“油”出来,为何云度不行? 这其中,云度的产品力不足或许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说到产品,停留在大家记忆中的可能还是其几年前推出的π1和π3。虽然在去年年底,云度带来一款云度π3 E-SHOCK曜越版宣布正式回归汽车市场,并且云度将其定义为“全新改款战略车型”,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一款π3的“换壳”产品,更有甚者称其是“工业垃圾”。 也难怪,要知道在2018年C-NCAP(号称“五星批发部”)发布的7款车型车型碰撞测试中,云度π3只得两星,为此次测试测量中最不安全车型。据悉,撞击后,云度π3的A柱出现非常严重的形变,并且主驾驶侧门已无法开启。 可想而知,在如此品质之下,云度想依靠本就小众的A0级产品拿到令人满意的市场份额无疑是痴人说梦。 想来,π3 E-SHOCK曜越版存在的意义,恐怕只能证明云度还活着。 值得一提的是,云度曾在去年8月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全新一代智能模块化平台,基于新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也将在2021年一季度开启预售,但根据今年2月消息,云度称该量产车将会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也就是说,云度已无兑现去年的诺言。 况且,新车能否扭转其产品力薄弱的形象,也是未知数。 文章来源【汽车维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